苹果搞采摘,一斤多赚一块多
烟台果农瞄准外地旅游团,探索多元化发展
2014年09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果农说,这些苹果是用来迎接采摘客人的。采摘游比传统的苹果销售效益好,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 韩逸 摄
     本报9月22日讯(记者 李静) 每年进入10月份,烟台果农都会忙着给苹果摘袋,而如今距摘袋还有近半月的时间,蓬莱就有果农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了。原来,果农瞄准外地游客,搞起了苹果采摘游,与卖苹果相比,一斤苹果能多赚一块多钱。
  最近两天,蓬莱市南吴家村果农吴明国可忙坏了。“一到周末就会有不少游客来采摘苹果,很多外地人没见过果园,还有的打听苹果是怎么管理的。”吴明国说,以前苹果熟了都是送给商贩卖钱,现在搞起了采摘游,等着游客把钱送到家。
  “这两天来了有二三十人,有的是烟台本地的,有的是外地的,其中一个团队就是台湾来的。”吴运吉在父亲吴明国原来的果园基础上,搞起了双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采摘游也是他的主意。吴运吉说,他们家的果园地处206国道边,交通便利,看着别人搞起了樱桃采摘、葡萄采摘,他也想搞苹果采摘。
  “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有的回头客直接打电话让我给他发苹果。”吴运吉说,通过运营发现,本地人来采摘的并不多,但一些外地游客却热衷于采摘。“像一些南方人,很多人吃过苹果,但没见过果园,他们到果园里自己采摘,了解苹果的成长过程,做一回果农,感觉很新鲜。”吴运吉说,不少人摘了苹果会带走,不方便带的他会帮忙邮寄过去,与卖给商贩比,一斤苹果能多赚一块多钱。
  “我的苹果树都是施用沼液和有机肥,吃上去更甜。”吴运吉说,他每年都购买沼液和有机肥给果树施肥,很少使用化肥,结出来的苹果明显比普通苹果个头大,口感甜,赢得不少回头客,“有的客户吃过后,人都不来就直接打电话订购。”目前,游客来采摘的主要是红将军、富士王等品种,“红富士也摘袋了,几棵树,但颜色还没上好,甜度还不够,还得等两天。”
  近几年,随着乡村游、体验游、采摘游越来越火,不少果农也参与进来,发展水果采摘游。业内人士指出,烟台作为苹果重要种植基地,要多元化发展苹果产业,苹果采摘游在经济效益上一般要高于传统的苹果销售,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