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沿海的妈祖信仰
2014年09月2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在我国民间,神的信仰多种多样: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海有海神……而每种神又常有多个。比如海神,历史上就有禺虢、禺疆、不廷胡余、龙王、妈祖、佛爷、阳主等。山东省沿海渔民信仰的海神主要是龙王和妈祖。相比较而言,人们对妈祖的信仰更为具体,更为广泛,妈祖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戴永夏
在山东沿海地区,虽然龙王和妈祖都是海神,但他们的职能却有分工,用长岛的谚语来说就是:“打鱼祷告海龙王,遇难日子望海神娘娘。”妈祖更侧重于在大海里救助落难的人。
妈祖海上救人的故事很多。上世纪80年代,著名民俗专家山曼先生曾在庙岛采访到这样一个传说故事:老早前有年秋天,砣矶岛有条货船到蓬莱去,刚过了珍珠门,天突然刮起了大风,海面上浪大流急,货船左摇右晃,船主的儿子一下不小心被缆绳打进海里,打了几个旋儿就不见了。眼瞅着这个人就没有命了,船上的人都吓坏了,一齐跪下来烧香磕头求娘娘救命。你说神吧,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一下子就开了天,静了海,货船顺风顺浪地进了庙岛。全船人一齐上岸,准备到庙里谢娘娘的救船之恩。走到庙门口,大伙全惊呆了:船主的儿子正躺在庙根底下睡觉呢!船主上前推醒儿子,问他怎么到了这儿。儿子说:“我掉进水里以后,恍恍惚惚地看见一个白发老婆婆摇着船到我跟前,把我拉上船,又把我送到她家。到了她家,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大伙听了一寻思,白发老婆婆的家不就是娘娘庙吗!抬头一看,庙里墙上挂的小船还滴水呢,原来船主儿子的命也是娘娘救的。
除了海上救难外,妈祖在我省沿海地区还有兼职。在许多地方,妈祖取代了碧霞元君,具有除病、保平安的神功。当地百姓有病有灾时,常去庙里求海神娘娘帮助。
长岛庙岛村民姜秀英老人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她生了病,浑身无力,行路都很困难。她到庙里去求神时,连庙前台阶都无力登。她跪着向上挪,终于挪到了海神娘娘面前,求她消灾除病。回家后不久,她的病就好了,而且康复如初。因此她坚信,“海神娘娘”治病很灵验……
妈祖给人们带来“幸福平安”,人们自然对她感恩戴德,利用各种方式祭祀供奉她。
在我省沿海许多地方,都修有“天后宫”或“海神娘娘庙”,专门祭祀海神妈祖。这些庙宇一般都分前后两殿,前殿为祭祀场所,后殿为娘娘的寝宫。
在众多的宫庙中,长岛县庙岛的天后宫最大也最有名。这座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天后宫,最早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明清两代又经几次重修重建,遂成为现在这样的包括戏楼、山门、前殿、大殿、后宫等在内的宏大建筑群。庙内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接待从四面八方赶来求神许愿的善男信女。
来庙里祭娘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娘娘敬献“愿船”:将自家所用的船只作成逼真的船模,献到娘娘面前,就会得到娘娘的特别呵护,确保航海平安。这种风俗兴起很早。庙岛天后宫从前有愿船数百只,最早的是元代的作品。愿船来自五湖四海,有福州的闽船、宁波的乌船、天津的改橇、安东(今丹东)的燕飞、南方各地的沙船、楼船、家船、江船,更多的是山东各地的栝篓与榷子。
除了平时供奉祭祀外,各地还定期举办庙会。过去庙岛的娘娘庙会定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届时南方的潮州、福州、宁波等地的船只,多装载南货到庙岛举办盂兰盆会,请戏班唱戏;大连、营口、安东(今丹东)等地的客商,也来赶会、看戏、买南货。南北各地来的船只,都自愿出资,唱戏酬神。庙会期间天天大戏连台,日以继夜;看戏的人一半在陆上,一半在海中。庙会常延续至七八天甚至十几天。
庙岛的娘娘庙会也有在其它时间举办的。上世纪80年代,天后宫看庙人的后代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以下情况:娘娘生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成仙日为九月九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九月九日皆有庙会,会期各一天,只烧香烧纸。农历七月七日庙会最盛。此时为渔闲期,而且历代沿袭,商船都在这时到庙岛集结。传说最盛时,庙前光是三桅船就有三千只。
庙会的演戏费用由许愿的船家提供。许愿的船主,先到庙上写“缘簿”,写明出资数目。当天演戏即为出资人“跳加官”(开场仪式),演戏之后持“缘簿”到船上收钱。上世纪20-30年代常到庙会演出的戏班有烟台的“花红果子”班、黄县(今龙口市)的福道戏班等。
庙会时,来人极多,码头岸边,停船五层。戏台左右有各种饮食摊、玩具摊、游艺场子,会期可长达一个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