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里的老邮递
2014年09月2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姜泽华
董大爷爷是共和国第一代老邮政,举手投足之间彬彬有礼,自有种温文尔雅的老派男人风度。他的许多故事,至今还是我们这座小县城里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
据说,董大爷爷是民国时代吴大帅麾下最能打仗的师长董政国的养子,也算是大户人家出身,名人之后。董大爷爷虽然没有继承养父的戎马精神投身行伍,却也凭借殷富的家境而饱读诗书,年轻的时候就善书法,精石刻,少年成名。1947年董政国在天津病逝,董家家道中落,董大爷爷就搬回老家山东即墨,依靠养父留下的积蓄勉强度日。积蓄吃用完了,不得不放下大户人家的少爷架子,托人进邮政局当了一名普通的投递员。1949年“青即战役”之后,即墨县城获得解放,旧政权大部分公职人员得以留用,董大爷爷就继续骑着绿色单车,穿行于我们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
因为在艺术界小有名气且是名人之后,董大爷爷家里就常有文人墨客登门造访。每当客人递上他们收藏或创作的石刻印章,董大爷爷是决不会用手去接的。他要么是慢吞吞踱到脸盆前净手,要么就是摘下眼镜,用一张旧宣纸反复擦摸。直到客人把印章或石刻置于案上,董大爷爷才会捧起,细细鉴赏。据说,这是雕刻圈儿内约定俗成的规矩。因为制印或雕刻的材料一般都很贵,两人交接一旦失手,说不清楚。
这儿不错,这儿也不错……不错不错!纵然作品再粗劣,董大爷爷也能于细微处洞察别人的妙笔,从不诘人以非。如果有地方实在看不过眼,他就会委婉地说:如果这个地方这么用刀,也许会更好吧。你看呢?那口气如讨教,似商榷,总之也不肯定。
因为董大爷爷有学问,人缘儿也好,因此无论是单位同事,还是街坊邻居,有了争议总爱找董大爷爷评判是非。但任是双方争执得面红耳赤,吵得个翻江倒海,董大爷爷总是笑眯眯看着,决不轻发一言。直到双方都累了,非要以董大爷爷的说法为准绳,董大爷爷这才斟词酌句,那音色也必是和风细雨:你说的对。不过你得承认,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于是争执双方便在不满意中带着些许满足,怏怏散去。
有一次,同一大院儿的邻里两兄弟因家务事吵了起来,董大爷爷又被拉去评理。这次,董大爷爷听着听着,突然猛站起身,快步夺门而去。争执的兄弟二人惊呆了!正自责自己的无理惹得涵养极好的董大爷爷生气呢,董大爷爷却又回来了:没事没事,继续说。肚子里有股气,到外面……唔,现在舒服多了。这话虽令吵架的兄弟二人感到别扭,却也无心再吵。因为董大爷爷放屁都要进厕所,是千真万确、人人皆知的。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董大爷爷还没退休。我记得他上半身穿的是邮政人员的绿制服,下半身却是自家做的宽腰裤子,有些不伦不类。——这是因为有次董大爷爷裤子拉链开了,没有发现。平生第一次因失态被人提醒,董大爷爷羞愧得无地自容。从此便坚决不穿单位配发的制服裤子。一直到老。
那年月,虽然附庸风雅的人不若如今之多,但向董大爷爷求字的人还是不少。我们这座小城的许多老字号店铺的门面,至今还留有他的墨宝。我家就藏有董大爷爷写给父亲的两个魏碑条幅: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那字苍劲古朴,确有大家风范。
董大爷爷写了一辈子字,可只要是送人的,多是这两句。尽管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那个时代的人,这个有意思的老头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