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诗庄李密洞探秘
传说瓦岗军首领曾在洞中藏身
2014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隐藏在密林中的李密洞。
  神像头部是用泥捏的,身子却是用青石雕刻的。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诗庄是长清区张夏镇最东南的一个村子,这里与历城的高而搭界。在诗庄西南的山上有一处玉皇庙遗址,遗址内有四五方碑刻,颇为神秘。而在诗庄还有当地人所谓的“李密洞”,相传李密曾在此藏身,并和官军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密林中藏着李密洞
  尽管104国道张夏段的收费站已经取消,但要想去诗庄,还得从卧虎山水库南面的东西老泉村翻山,过焦家台村左拐,经葡萄湾水库最为方便。 
  在错落的山林坡地里沿着村民走出的小路走到山脚下,在密林中转了几个弯后,蓦然一抬头忽然发现小路的转弯处一个天然的洞窟就在前方。 
  洞窟并不深,环顾洞内四壁个别地方已经出现钟乳钙化的现象,说明此洞的形成年代相当的久远。洞内的地面好像被洗劫了一样,洞的土地上散落着十余块石条,几个刚刚挖出的大坑历历在目。 
  这个洞就是当地人所谓的“李密洞”。李密,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破隋军,威震天下。 
  后因李密杀瓦岗寨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又因在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李密又叛唐自立,最终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该洞窟之所以名曰李密洞,大概是因为民间传说李密在山东活动时曾在此洞驻足过,并和镇压官军进行过激烈的战事。除了李密洞,相传在诗庄西南还有李密墓,但是真实性如何,如今已经不可考证。 
奇特的玉皇庙古碑
  从李密洞继续前行,不远便是玉皇庙。玉皇庙位于山腰间探出的一处平台之上。两扇石垛垒砌的庙墙间留出一人出入的庙门,进门后正对的是一座石影壁。玉皇庙内有新近翻修的玉皇殿,东配殿则已倾覆。玉皇殿内的北墙上是一座石龛,内供玉皇上帝神像。 
  玉皇庙内有数方碑刻。其中奇特的一方是立于配殿南首外的《重修西佛洞记》。 
  当地人介绍,该碑的奇特之处首先在于碑刻的形制。此碑乃方柱体碑,上覆碑帽,碑帽顶上有卯榫结合的一个宝珠。碑刻正面刻碑文,其余三面镌刻有善人题名。这样的碑刻形制在济南地区的民间散碑里是第一次看到,此碑的形制类似于四面刻经的经幢,唯一的不同就是碑刻下面没有须弥式的基座。
  据了解,碑刻的奇特之二便是碑刻上记载的故事。据记载,明代嘉靖年间,齐河一个法号悟勤的和尚来此游玩,无意中在玉皇庙旁的一个洞窟内“见石佛一尊傍 题永初年号”。
  “永初”是东汉皇帝汉安帝刘祜的第一个年号。悟勤“喜不自胜”遂决定留下修行三年,三年期满时悟勤劝募重修了此佛教道场。碑文中题到的刻有永初年号的石佛是我国佛教早期的遗迹,由碑文看,在明代时已十分罕见。
  《重修西佛洞记》最后的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此碑文的撰文者竟然是“敕赐少林禅寺晚参□□宝山撰”。一个普通的山村小庙,一个路过于此的无名小僧竟然能请动敕赐少林禅寺的名寺高僧为其撰文,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石像泥头青石身
  在玉皇庙院外不远处的山崖下有一个天然加人工的小洞,洞内的神台上放着三尊神像。神像的头部是用泥巴捏成的,而身子则使用青石镌刻。
  石像身披长袍,双手抱拳端坐于此,石像飘逸的长袍,层层的衣褶均雕刻得细腻精美。此外,洞内其余两尊神像也是青石雕像。两像均为石刻武士像。武士像的盔甲之上还残留有金箔,可见当年塑像之人还是相当虔诚的。 
  从三尊石像的造型风格看雕刻年代应该是明清时期,由于明清对于造像艺术的热情已经褪减,所以工匠的技艺也相应弱化。虽然善人们虔诚地将金箔覆于石像上,但其雕像本身已经比盛唐时差得远了。这三尊石像显然不是前文中提到的齐河和尚寻到的珍贵的汉代佛像。
  “至于造于何年何月,如今也是个迷,但是显然和汉代佛像的造型差距较大。”诗庄一王姓老人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