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烈士陵园创国内“三宗最”
时间最早、面积最大、人数最多,长眠20850名革命烈士
2014年10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陵园内的英雄墓。
  任常伦铜像。
     9月30日,是全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日前,记者探访了位于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内长眠着20850名革命烈士,这也是我党最早、占地面积最大、纪念烈士最多的专题抗战烈士陵园。

文/片 本报记者 张琪 
  日本宣布投降那天
纪念塔恰好竣工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栖霞英灵山。陵园管理处宣教科副科长鞠明珠介绍,“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春,是胶东人民为了纪念抗战八年中牺牲在胶东土地上的20850名革命烈士而集资修建的,陵园占地760亩,有纪念建筑物311处。
  今年8月24日,陵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目前,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上级部门已经作出权威认定,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是我国最早由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群众建成并一直有效管理的、占地面积最大、纪念抗日烈士数量最多的抗战烈士陵园。
  在陵园最顶端,矗立着一座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陵园讲解员告诉记者,“1945年5月1日,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破土动工。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巧合的是,也就是在这一天,纪念塔竣工。”
许世友曾在此
为烈士举行公祭仪式

  烈士纪念塔正面楷书阳刻“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塔身阴刻烈士英名录,计5716名。塔身由960块花岗岩石砌就,象征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塔高21.7米,象征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竣工后不久,时任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出席了纪念塔落成典礼并为抗战八年来牺牲的先烈举行了公祭仪式,随后烈士陵墓和烈士纪念堂也相继建成。
  烈士陵园占地面积760亩,纪念塔、纪念堂、烈士陵墓及纪念碑、亭、石坊等文物建筑311处,依灵山山形而建,坐北朝南,整体布局呈“中”字形,由中、东、西三路组成。
老农捐出铜烟锅
为英雄铸铜像

  今年9月1日,国家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胶东的理琪、任常伦、于寄吾、王克山、夏云超、孙春林、牟光仪、陆升勋以及马石山等都赫然在册。
  在陵园内,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铜像已经屹立了69年。任常伦是出身于贫苦家庭的孤儿。在解放发城的战斗中,任常伦三次挂彩不下火线。1944年8月,任常伦被授予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当年11月在海阳长沙堡战斗中,他带领的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在他刺死第五名日军的时候,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牺牲时年仅23岁。
  1945年,胶东地区拟在胶东抗日烈士陵园铸造任常伦铜像。当时没有铸造材料,工匠们想方设法找“米”下锅。他们甚至扮作“货郎”,冒着生命危险走乡串户收购铜制品。根据地的军民听说要为任常伦修铜像,“新婚夫妇捐出了铜脸盆,老农捐出了铜烟锅;儿童团员捐出了日寇扫荡时丢弃的铜弹壳”。
理琪 杀出重围时 不幸牺牲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6年生于河南省太康县,他1925年入党。在胶东革命饱受摧残的低潮期出任胶东特委书记,在抗战爆发后率先领导胶东人民发动天福山起义,拉开胶东武装抗战序幕;在与日军首次作战的雷神庙战斗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沉着冷静指挥作战,身先士卒,在同志们杀出重围的时候,他却壮烈牺牲,时年32岁。

张连珠
在草地上被杀
遗体至今未找到

  张连珠,文登县南长岚村人,1904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之家,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张连珠任胶东特委书记,当年农历十一月初四,文、荣、牟、海等县党组织举旗暴动。最后张连珠不幸腿部负伤被俘。敌人对他软硬兼施,煞费苦心,但未获一字之密。十一月二十三,张连珠被敌人残忍杀害在文登城西门的一块枯草地上,年仅31岁。因为当时白色恐怖残酷,张连珠遗体未收敛入土,至今没有找到,陵园内的墓地一直空着。 本报记者 张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