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孩子成消费主力
国庆期间,影院、剧院等文化场所集体上演“六一”档
2014年10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7日讯(记者 刘高 孔雨童) 除了出游、走亲访友、宅在家中,“十一”期间众多文化场所也成为众多市民的选择。而综观“十一”期间的文化消费市场发现,这还真是一个“孩子消费”大热的时代,无论影院、剧院、书店,总是少不了孩子的身影。
  国庆期间,烟台多家影院票房向好,尤其是《心花路放》,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国庆档。国产片压阵,黄渤忙得很,袁泉、张译、郝蕾等人也没闲着。
  国庆期间电影院里多了不少家长和孩子。《麦兜:我和我的妈妈》《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81号农场之疯狂的麦咭》等影片,占据了国庆档电影数量的半壁江山,恍然间来到了“六一”档。
  这次“十一”长假,是大剧院演出场次最密集的“十一”档,先后有维也纳爱乐三重奏音乐会、大型卡通人偶剧《阿里巴巴》等4个名目共7场演出,而这其中儿童剧就占到5场。
  “孩子们反映特别好。”市民吴女士说,特别喜欢跟孩子一起看看儿童话剧之类的演出。
  大剧院宣传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十一”,儿童剧是最受欢迎的剧目。
  10月6日,记者在新华书店看到,书店里人来人往,尤其是青少年书籍和文学书籍区域围满了读者,有些人干脆席地而坐读书。
  新华书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庆这7天里,客流量比周末大约多两三成。
  书店工作人员介绍,放假期间,文学名著和青少年图书更热销,“一是家长会带着孩子来书店,再是因为老师推荐学生阅读名著,比如一本《格列佛游记》卖得很好,孩子们看的书都卖得不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