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和民接受在线访谈
先看病后交费,群众摆脱看病难
2014年10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和民做客在线访谈。
     民有所需,政有所为。近年来,滨州经济开发区坚持用幸福衡量发展,将工作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打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示范区。建区以来,累计民生投入近70亿元,相继实施了农村公路改造、学校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养老设施、人民陵园建设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日前,滨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和民做客在线访谈,他介绍,2013年,全区地方财政支出8.57亿元,其中4.83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发展,占全部支出的56.4%。今年,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足额足项保证民生支出,1-8月份各类民生支出达2.29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40.4%。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本报通讯员 王玮
1
2
3
居民住院200元起付线以上全报销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是民生工作重中之重,也是基层群众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早在2012年,开发区就在全市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姚和民介绍,凡是参加开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到医院就诊时不用先交纳住院押金,只要持医生开具的住院单、身份证或户口本、新农合医疗证或医保证等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签订《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就能住院治疗了。“患者出院时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只要交纳支付新农合或医保报销后个人承担的费用就可以出院,实在交不起住院费的患者,还可与医院签订协议,一年内付清。”
  这一就诊模式实施后,群众彻底摆脱了要看病先筹资的尴尬,没有钱也能及时就医,再不用担心凑不齐费用不能住院、中途缺钱停药等问题,实现了“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树形象”的“多赢”。
  另外,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好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开发区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办事处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管理,自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近400万元新建标准化农村卫生室36处,两年内实现“一体化、标准化卫生室服务全覆盖”。用原新农合基金为群众每人每年购买35元的重大疾病商业保险。自今年7月份起城乡居民住院200元起付线以上实现全报销。基本药物实现全省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区财政年投入专项资金480万元,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补偿,降低药品价格38.2%,减少群众支出720万元。
滨州实验中学明年9月交付使用
  教育是人民“十大期盼”的首位,滨州经济开发区与山东省实验中学强强联手,创办了滨州实验中学。新校规划占地120亩,建设规模36个教学班,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亿元,现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将于2015年9月1日交付使用。“首届四个班200名高一新生已于9月1日顺利开学,开发区高中教育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姚和民介绍,今年,滨州实验中学面向全国招聘了优秀校长及任课教师,他们全部为市级以上教学名师,其中有2名山东省特级教师。
  在加速发展高中教育的同时,开发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姚和民介绍,目前开发区实现城乡学校、教师培训机会均等、发展平台同步、政策优惠共享,全区80%以上的学校达到了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创建比率居全市第一位。另外,目前全区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标准,城乡幼儿园环境条件达到同一标准。“今年区财政投入600万元,重点对张集小学、高集小学和西海小学三所偏远学校实施餐厅、运动场、地源热泵等改造工程。投资1亿元、占地70亩的开发区二中也即将开工建设。”
  姚和民介绍,区财政出资200多万元,为全区1.5万名中小学生及幼儿每人购买50元的“学生平安保险”,提供免费校服;每所学校都建立“放心食堂”,着力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实现“平安校车”全覆盖,41辆校车运行良好,并率先将校车运营扩展到部分幼儿园。
近2万城中村群众即将搬进楼房
  城中村搬迁工作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能够使人民群众实现和谐、妥善的搬迁是各级地方政府及广大群众关注的一件大事。开发区的城中村搬迁改造工作经验模式在全市推广,对此,姚和民表示,开发区把城中村搬迁改造作为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3年来,先后完成了整村改造项目13个、3852户,房屋征收面积118万平方米;建成及在建群众安置项目12个、5259户,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2281户群众已回迁新居,入冬前794户群众也将回迁入住,年内180栋、2184套、104万平米安置房中多层部分可竣工投用,近2万群众将搬进水电暖配套的楼房,彻底改变生活居住环境。通过城中村搬迁改造,改出了新风正气,改出了社会和谐,改出了优美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增加了群众收入,探索出了一条“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城乡环境大变化”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富民强区的必然选择。开发区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主导战略,按照“产城融合、特色发展”的思路,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姚和民介绍,开发区聘请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澳大利亚艾恩斯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全区新一轮总体规划及秦皇河公园、滨州实验中学、滨水新城等重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了区域规划全覆盖。同时推进产城融合,借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就地转化、就地培训、就地就业,推动农民居住区由分散模式向连片居住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着力打造实力强大、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