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专业遇就业“红灯”
2014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动画……教育部最新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曾经挤破头的“热门”专业如今却遭遇就业寒流。
  专业热门一哄而上、遇冷就关门停招,高校专业设置如何走出尴尬之境?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十年来艺考生增加30倍
  近年来,一些综合类、师范类甚至理工类、体育类高校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十多年前,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然而,记者15日查询“中国艺考网”发现,2014年秋季入学,约有148所院校公布了播音主持艺术高考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人才网发布的《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
  与动辄上万的艺考火爆人数相比,毕业后真正愿意并且能够从事艺术行业的学子,可谓九牛一毛。《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表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就业不理想而改行。湖南某985高校播音主持专业,2014年共毕业38个学生,从事与播音主持相关职业的仅7人,此外还有同学没找着工作。
  此次公布的湖北高校本科专业最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等看似“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专业为何“中枪”?湖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显发分析,这些专业本来是社会需求的,但诸多高校一窝蜂地设置相同专业,并在同一时期扩招,导致就业供需矛盾在现阶段集中爆发。

专业徒有其表 人才质量不高
  高校设置专业一哄而上,是热门专业就业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才生表示,学校不看就业情况,盲目开设新专业、扩大所谓“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从根本上讲是不科学的。
  2013年6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已警示,动漫、法学、英语等专业已经成为具有高失业风险的“红牌专业”,报告建议通过削减招生来改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为了满足新兴产业和家长、学生的需求,纷纷开设新的专业。但是,由于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一些新设专业“徒有其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拿艺术生来说,在招考方面,大部分艺考生都是“突击战”,这导致整体生源基础质量不高。考前半年或一年接受三五个月的“突击密集”应试训练,再广撒网地报上几十所高校,最后进入一所“二本”或“三本”高校——这是许多包括播音主持专业在内的艺考生的“路线图”。对此,有考生戏言:“高二还是普通人,高三就成了‘艺术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储朝晖直言,“就业难,除了人才市场相对饱和,和许多艺术类毕业生并不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不无关系。”

 专家建言 
应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培养
  连年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是在倒逼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教育专家熊丙奇分析说:“现在一些211、985高校没有按照自己的学校定位办学,一些职业院校也都热衷扩大专业设置以达到综合性大学的规模。这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下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针对入列的就业难专业,叶显发教授则建议,高校在2015年招生时,应对涉及的专业采取减招、隔年招生、停办或转向等措施,在培养目标上进一步调整,接轨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认为,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应唯就业率是从,否则原本高就业率的专业也会造成人才过剩。马广海说,就算读了高就业率专业,如果个人能力差,也不一定有好前景。“大学更应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在大学本科专业中学到的东西在现实中能用到的很有限,但在学校中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经过一定训练,都能很容易胜任工作。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才都不是从事本来专业的。”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