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大集疏导才有出路
2014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倩          

  齐鲁晚报14日报道,每逢农历五、十,是小清河南岸板桥大集的日子。作为距离城区最近的一个传统集市,板桥大集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随着小清河沿岸特别是滨河新区的发展,板桥大集与当地市民的矛盾也逐步显现。
  伴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些地方的大集已经取缔,保留的大集很受市民欢迎,这里面既有民间文化所缔结的情结使然,也有价格便宜、货物齐全等刺激因素。从现实中看,中老年群体对大集比较拥护,而年轻人觉得影响交通,搅乱社会秩序,两者之间的矛盾,是现代与传统理念的碰撞,也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必然。
  一味取缔大集显然有难度,不仅是整顿困难,更多的是民意诉求得不到满足,使那些常年赶大集的市民徒生不满,而任其发展,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周边环境的混乱。城市管理就没有折中的办法吗?无论是小清河南岸的板桥大集,还是其他地方的大集,都应得到有效而规范的疏导,让大集保持文明有序,这些完全做得到。
  板桥大集紧挨小清河,小清河是黄金河道,而辖区内的滨河新区又是重点项目,大集产生的噪音或垃圾会破坏整体环境,危及河道的生态健康。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根据实际规范商贩的经营状况,出台详细的管理细则,可划定摊位标识,保持整齐美观,建立严格的处罚制度,对违规行为或污染环境现象,一经发现则重罚。每逢大集的日子,可安排工作人员或招募志愿者维持秩序,特别是上班早高峰时段,确保附近交通畅通。当规范养成习惯,环境提升上去了,商贩和市民都会得到方便。
  归根结底,城市管理不是治理的代名词,相关部门应透过表象看到民意诉求,了解底层的声音和利益的矛盾,然后对症下药。城区内摆大集,证明群众有这方面的需求,理应在文明秩序和百姓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在疏导方面下功夫,让集市对交通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当大集秩序得到改善,还会成为一道风景,为城市形象增添亮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