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力芮:
让父母们学会如何去爱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姜力芮的家长学校。 本报记者 孔雨童 摄
  本报记者 孔雨童

  姜力芮的家庭教育学校位于牟平区政府大街的一栋小楼上,在这里,她已经坚持了6年。从一个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家长,到一所“家长学校”的校长,她看到太多因为家庭教育不当带来的青春之殇,也因此即使借款也要坚持在这个行业里。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问题。”姜力芮说。

借钱坚持开家长学校
  走进姜力芮的“快乐妈妈”家长学校所在的楼层,一抬头就看见一个挂着的条幅“一切都是为了美好而准备的。”父母好好学习,家长天天向上。跟她聊不了几句,就会被她那仿佛透着亮的快乐所感染——总能听到她的笑声,也完全见不到很多这个年纪被生活所累的“乌烟瘴气”表情。
  姜力芮其实并不轻松。6年前,当她修完心理学和种种关于家庭教育、父母教育的课程就在当地教体局注册了这所学校,面临的却是市场认可的艰难。但她仍不想放弃,每周一次的公益“快乐妈妈”读书会一路坚持下来,每一次她都会跟参与的妈妈们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具体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孩子和婚姻等方面的问题。
  “来这里的一个妈妈一脸忧愁地进去,出来时脸上都有光了。”参与读书会的一个女士说。
  但很少有人知道,姜力芮是依靠着借款坚持把这所学校开起来的。在此之前,姜力芮曾是保险行业中知名度不低的部门经理,拿着丰厚的收入。做学校之后,有一次她甚至跟儿子开玩笑说“孩子,真的没有钱了,要不以后妈跟你住一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姜力芮一直是个敢闯荡的事业女性。1985年参加工作,她在粮食部门做会计,后来下海,做过销售、保险。做保险时,她带的团队在全省都拿奖,事业蒸蒸日上。直到儿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出现各种叛逆,她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这些年的忙碌,竟然忽略了自己最爱的儿子。
  她辞去了这份工作,转而开始审视起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在这期间,一个青春期男孩子的自杀更加深深刺痛了她。每当她想起参加葬礼的场景,作为一个母亲,还是悲痛万分。
  在那之后,她开始着手做一所开给家长的家庭教育学校。姜力芮学习了心理学,师从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等众多家庭教育专家。为了搭建一个和更多家长交流的平台,她在每周五开设“快乐妈妈”读书会,无数的家长在这里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六年来,从读书会走出一位“烟台十佳好母亲”、两名牟平区十大杰出母亲和四十名优秀母亲。
  这些年,姜力芮对家庭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都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她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就应当审视自身的问题了。比如,很多在学校里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在家都经常被父母打骂;痴迷于网游的孩子,往往在家庭中难以获得认同和自信;而早恋的不少孩子,父母都感情不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还不开,就把他剖开。花期不到要静心耐心等待,陪伴着他,给他一个最正的能量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