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古城东口南街古貌初显
街上遗留着状元和名相足迹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日,雨后的东口南街。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古城区四个片区的建设都在紧张施工。东南隅建设成效显著,在楼东大街卫仓以南的南北街巷可见,北段路东和南段路西林立起座座相连相接的瓦房或楼房,青砖灰瓦,初步回复到明清古韵中。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造价预算编制顾问、年近七旬的原古城居民傅尚范告诉记者,东口南街是一条历史老街,明朝天启年间的一代名相朱延禧故宅就在街南头。
路东清军厅 路西状元府
  在东口南街与二府街交叉路口处的东北角,复建的清代东昌府军事机构“清军厅”已经完成主体并安装了门窗,正在进行油漆工作。  
  清军厅采取北方传统四合院形式复建而成,共分为“前院”、“后院”、“西院”三个自然院落,所有建筑皆是纯木结构,外砌青砖。主院大门南向,而西院则开门朝西,就在东口南街路东。进入院子,迎门就有一栋飞檐挑角的古式木构廊亭,上饰雕刻及彩绘,非常美观。  
  按照规划,与东口南街相交的状元街东部将复建邓钟岳状元府,其位置处在东口南街路西临街院落西邻。傅尚范介绍,街南头路西还曾有古代名相朱延禧的故宅,所以说,这里的土地上遗留着状元和名相的足迹。  
  傅尚范说,拆迁前的东口南街北起东口,南至南顾家胡同的东端。其间有两个十字路口,偏北一个叫牌坊口,是本街与二府街和状元街相交的路口;偏南一个叫朱府口,是本街与火神庙街和叶家院子街相交的路口。“而在历史上,朱府口以南属于小太平街;朱府口和牌坊口之间叫做老府院街,因朱延禧府第而得名。牌坊口稍西原有邓氏昭勇坊,邓氏在明朝世袭九代东昌卫军职,为昭勇将军,至清朝康熙六十年又有邓钟岳高中状元。”  
  东口南街在民国年间到解放初期,已经没有了明清时期官府、豪门的阔气和排场,街景破旧,多处废墟遗址,住户多是小商民和体力劳动者。“民国年间,路东的空地处,由地方人士集资修建了聊城第一家营业性质的剧院——聚乐戏院。内有木结构戏台,围墙及顶部都用苇席扎制。来看戏的人们每天拥拥挤挤,场场爆满。戏院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停业。”
  “老府院是人们对朱延禧故宅的俗称。”傅尚范说,据史书记载:朱延禧的祖父朱应聘,字德文,明嘉靖十三年(1534)中进,官至知府。朱延禧的父亲朱希曾教子有方,对朱延禧要求严格,教给他古文奇字,督促他熟读四书五经及历史名著,又指导他临帖习字。  
  朱延禧,幼年聪颖好学,擅长诗文,与好友许其进、许观象、耿如桂、李鸣阳结社,被誉为“五奇”。在参加府试考秀才时,他的文章和书法被学使评为最佳,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万历二十二年(1594)他又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后来,他升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天启五年(1623),又成为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在朝为官期间,他曾经担任日讲官,负责为皇帝讲解经史、回答咨询、记录言行。因为他学识渊博,见解独特,得到熹宗皇帝的赏识、信任,被赞为“讲官第一”。他曾负责编修《两朝实录》,并负责督修两代皇帝的陵墓。    
  宫中宦官衙门下令,要称魏忠贤为“元臣”,朱延禧表示反对,因此得罪了阉党。御史田景新为讨好魏忠贤,上书弹劾朱延禧。熹宗听信谗言,将朱延禧革职。
  朱延禧在家闲居期间,大概是出于对官场斗争的厌倦,逐渐心生隐逸思想,他把书斋命名为“畸斋”和“遁斋”,此就能为证。但他毕竟是个名人,地方上的很多事情他推辞不掉。
诗书传世名相千古流芳
朱延禧曾修建海会禅院
  另据《东昌老街巷》记载,朱延禧在家闲居期间,出资修了海会禅院,写过《东昌府管河通判李公崇祀名宦碑》、《刻小学书后》等文章。海会禅院,又称海会寺,在米市街南段路东,清代至民国初年,“粮业公所”设于此地。海会禅院曾是米市街上的知名名胜。
  朱延禧晚年喜欢种竹养花,吟诗联对,爱好书法绘画。一次,他游逛到东关一带,见一家院内菊花飘香。住家主人见朱相爷来到,就请他给写一副对联。朱延禧慷慨应允,便提笔写道“唯有菊花当性命”,稍停又续写出下联:“原来松雪是神仙。”主人连称神来之笔。
  朱延禧的弟弟朱延祜是秀才,不幸英年早逝。其妻许氏,抚育三个年幼孩子长大成人,她还将妹妹的孩子抚育,后来几个孩子都考上秀才。晚年,她又教导孙子,使其成才。因教育有方,她被收入《聊城县志》中。朱训诰幼受奶奶教诲,寒窗苦读,于顺治十六年(1659)中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  
  明末清初,朱府逐渐败落。东口南街以南的小太平街处原是朱延禧家养马之处,曾名东马棚、西马棚。清初时,马棚拆除,居民渐多,形成街巷,取安居乐业之意,命名小太平街。“朱府故址处后来长期为空闲场所,只留下老府院这个名称世代相传。”傅尚范说。
  朱氏作为聊城的名门望族,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但朱延禧积极进取、勇敢作为、耿直清廉的人格及奋斗精神,将永远值得后来者效仿及学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