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不帮盲”还是管理“不帮忙”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话枣说 
  冯燮
  15日,记者在市中区进行调查发现,市中区多条道路上盲道磨损都比较严重。部分盲道在路口处、转弯处及障碍处并没有做出提示,有的路段,盲道地砖也缺损。另外,在一些小路口,盲道还有出现错位的情况。(《齐鲁晚报》10月16日报道)
  现有的盲道“不帮盲”分两个方面来说,一是设计建设不规范。按说盲道的设计、施工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中都有详细的标准和要求,以保证盲道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人性化。然而由于设计、施工的不规范,一些盲道出现诸如“断头路”、“九曲十八弯”、屡遇“拦路虎”等,这些盲道不仅不能起到向导作用,甚至会将盲人引向“歧途”。第二个问题就是管理缺失,因此盲道被占被堵以及遭破坏现象相当严重。
  残疾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特殊群体,也是需要帮助的对象。按说政府花巨资铺设盲道,建设无障碍设施,不仅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也让残疾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到位,不但造成了设计建设的随意性,也引发了盲被占用、被破坏的“破窗效应”。
  按说盲道设计初期也是经过规划部门许可的,施工过程也要经过相关部门监督,施工结束还应该通过相应部门验收的,然而那些不规范盲道怎么就一路“绿灯”了呢?报道中提到的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面对“不能占用盲道”的提示,一位在盲道上停放电动车的市民不以为然道“这不大家都放在这里了?谁会在意这个。”
  其实盲道等无障碍公共设施更能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公众的道德水平,呵护盲道是全社会的责任,这固然需要大力宣传,提高全民关爱残疾人的意识和道德水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管理给力,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到日常监管,都要本着“以残疾人为本”的思想,一丝不苟地去落实,这才是根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