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君臣之道
2014年10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钱宁
在君主制时代,治国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君臣关系。礼也是君臣之间的行为规范。当年,鲁定公任命孔子为大司寇,兼领相事执政,他们之间有过一场著名的对话:
【论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19)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使用臣下,臣下事奉君主,双方该怎样相处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按礼去使用臣下,臣下应以忠心来事奉君主。”
在孔子看来,礼是对君臣双方的约束,像是一种“契约”,也就是说,君王应该“循礼”,臣下应该“尽忠”。
当然,在君臣关系中,孔子是主张“尊君”的。
【论语】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18)
【译文】孔子说:“我完全按照礼的要求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呢。”
孔子似乎并不在意别人所谓“谄”的非议。谄与非谄,检验标准是看合不合礼。
孔子在这里留下了一个问题:如果君王不“循礼”,臣下是否还要“尽忠”?对这一问题,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过。不过,一百多年后,孟子倒是给了毫不含糊的回答:“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为犬马,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君对臣好,臣对君忠;君若犯臣,臣必反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