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创业型城市”列入重要日程
一至两年内将聊城建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2014年10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刘云菲 通讯员 张士桥
26日,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学)揭牌,百余家初创企业将在这里扬帆起航,完成自己的梦想。全市也在此带动下,掀起又一番创业热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耿涛说,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创业型城市”列入重要日程,一至两年内将聊城建设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上半年全市注册
私营企业2.9万户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耿涛在揭牌仪式的讲话中说,聊城乘着“一区、一带、一圈”机遇叠加的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的探索,聊城市树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扶持政策,搭建创业服务载体,逐步建立起了以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云平台和创业投融资平台为一体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市注册私营企业已达2.9万户,注册资金1219亿元。近三年来,新增城镇就业26.8万人,其中创业带动就业12.3万人,创业对城镇就业贡献率达到46.2%,为拉动聊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在创业扶持政策上,聊城市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实施的相关意见,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通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安排就业资金预算已达1.14亿元,落实创业补贴资金3400多万元;并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创业门槛,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年检手续;在创业的融资力度上加大创业企业金融支持,积极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对于城乡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各类创业群体提高个人创业贷款额度,截至2014年9月底,全市累计为4600多人和近200多家小微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3亿元。
免费组织创业培训3.07万人次
据了解,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城乡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各类城乡自主创业人员,以及初创企业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创业实训、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近年来,全市免费组织创业培训3.07万人,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39%。
聊城市创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聘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工商、税务、银行专业人员以及创业成功人士、大学教授、律师、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112人,组成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开发和征集适合创业人员经营的项目110多个,建立了创业项目资源库和项目评估推介制度,并结合市场前景及时更新发布,形成了有效的项目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为创业者成功创业开设了便捷通道。与此同时,聊城市于2010年成立了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聊城办公室,募集社会资金769万元,对经考察符合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给予5万元免息免抵押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有力促进了创业者实现成功创业。截至目前,全市共为123人发放创业启动资金615万元。
“云平台”创业模式
深度整合创业格局
聊城积极打造一中心、多基地的城乡创业孵化平台。“一中心”,就是一个高标准的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的市级创业孵化中心。该中心采取“政府主导和民办公助”相结合的形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吸纳社会力量加入,集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学、创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四位一体,可同时容纳近200家初创企业、1000余名工作人员的综合创业孵化平台。对符合入驻条件的创业企业,可享受中心租金补贴,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对招用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可享受每个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多基地”,就是遍布全市8个县市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的20余家创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各个孵化基地已累计引进企业132家,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56家,累计发放创业补贴、就业补助、贷款贴息等资金3200多万元。
未来,聊城的创业愿景是,以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带动县(市、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形成以市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心,县(市、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为支撑的“多基地、有特色、广辐射”的创业孵化格局。同时,为促进全民创业、帮扶创业的开展,探索打造创业“云平台”模式,将全市产业结构进行深度整合,以资源共享,事业共筑的多平台搭建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以鼓励创业的方式培育高水平团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