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尾花白鲢放归庵里水库
400余人在栖霞长春湖边参与了本报的公益放流活动
2014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5日讯(记者 李静 通讯员 张宇) 5日上午10点半,在栖霞长春湖(庵里水库)滨湖公园码头,“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净化水源提高水质”等条幅在岸边飘荡。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与齐鲁晚报《今日烟台》联合主办的2014烟台市水生生物资源公益放流活动——“栖霞长春湖首届放鱼节”在此举行,现场约400余人参加放流,100万尾花白鲢鱼苗放归水库,将有效提升水源地水质。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现场约400余人涌向湖边进行放流。“放生鱼苗为家人祈福。”市民刘女士说,她一大早和朋友赶来,想借此祈福家人身体健康。“我也想放生,帮小鱼游到湖里长大。”一名年仅7岁的小朋友兴奋地说。
  “鲢鱼可以净化水质,提高我们水源地的水质。”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王宏亮说,“放鱼养水”是通过合理投放以摄食浮游生物、藻类为食物的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有效解决水域富营养化给水质造成影响的方法,能抑制水库蓝绿藻暴发,实现湖泊、水库等生态良性循环,提升水源地水质。
  “这次投放的主要是花鲢约30万尾,白鲢约70万尾。”王宏亮说,放流也是要有标准的,一般放流前要对水域进行测水配方,看看适合放什么样的鱼,适合放多少鱼。
  据测算,以鲢鱼为例,鲢鱼每增长1千克,能消耗40多千克蓝藻,通过放养并捕捞鲢鱼,可将水中氮、磷带出,大大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保护水库水质。
  “这项活动的实施,必将对维护库区生态平衡、净化水质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增加群众收入,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栖霞市市长陈兆宽说,截至目前,栖霞市养鱼水面已达2.8万亩,2013年水产品产量达4800吨,产值1.85亿元。长春湖拥有养殖水面3600亩,水产养殖条件优越。在长春湖进行渔业增殖放流,是充分利用水库生物资源,加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的重要举措。
  现场,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宋继宝表示,长春湖自然风光秀美,养料补给丰富,非常适宜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举行放鱼节活动可以进一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提高渔业增殖放流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加快推进“和谐栖霞,旅游强市”战略目标的尽早实现。
  “不同的鱼浮游的水层不同,吃的食物也不同,这个都需要考虑,今年放这种鱼苗多,明年就要放另一种鱼苗多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般同一水域连续两年放流的话,需要不同鱼苗交叉放流。
  据了解,鲢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为形成水质改善的长效机制,2014年,根据《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及实施意见(2014-2016年)的通知》要求,烟台市积极实施水源地“放鱼养水”工程,计划在门楼、庵里、龙门口等水库投放花、白鲢等滤食性鱼苗,三年投放300万尾,通过生物措施净化水质。今年共计投入资金75万元,计划放流鲢鳙鱼500万尾。
本报记者 李静 通讯员 张宇
  5日上午,400余名市民在长春湖(庵里水库)滨湖公园码头参与了本报的公益放流活动。 本报记者 李静 摄
烟台今年计划放流500万尾鲢鳙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