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锋回访农民工子女,又让他们写下微心愿。 本报记者 程凌润 摄
本报记者 程凌润
一本书、一个包、一双鞋……对不少人来说,只能算是芝麻大小的心愿,可对一些进城务工子女而言,它们有时会有梦想一般的意义。
莱芜的王仕锋喜欢摄影,镜头里大都是弱势群体,拍着拍着他迷上了公益。2010年以来,他与400余名草根志愿者圆了2400多个孩子的微心愿。
孩子收到书 学会了帮助他人
“我希望有一套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三年前,莱芜福山小学的柳雨欣写下了这样的心愿。
13日,莱芜市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王仕锋来到福山小学回访,要见的正是柳雨欣。雨欣让太阳晒得有点黑,不过眼睛却是闪亮。她父亲是一名农民工,母亲在家务农。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叔叔帮我完成了一个心愿,帮我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收到礼物的当晚都高兴得没睡好觉。”柳雨欣说,从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借给其他同学看。
福山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朱丽说,雨欣以前很内向,但在她的心愿实现后,变开朗了不少。在朱丽的印象中,雨欣学会了帮助他人,班里有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她主动帮这名学生,还把笔记本、铅笔等送给他。
“如果病能好,一定多帮几个孩子”
王仕锋现在莱芜市某机关单位工作,爱好摄影。2003年王仕锋发起成立了莱芜市青年摄影家协会,7年后,协会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把镜头聚焦到农民工子女群体身上。2010年团队只有五十多人,骨干是摄影爱好者,后来举办活动多了,不少企业主、赞助商也加入进来,现在爱心人士已经有了400多人。
陶纯是服务队的“铁杆”志愿者。“有活动,他都会踊跃报名。”王仕锋说,他是最早的队员,他对公益事业很痴迷。很不幸,2012年患上了尿毒症。“虽然帮的是别人,可是自己心里却是幸福的,如果病能好,一定多帮几个孩子。”王仕锋对陶纯在病床上说的话依然记忆犹新。不过2013年,陶纯还是病逝了。
帮千名农家娃“感受城市”
王仕锋设计“千语心愿卡”,孩子们需要啥就写在上面,有的需要一个书包、一本字典,还有的需要一双运动鞋、一件羽绒服。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帮孩子们实现。
该服务队还发起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1+1”活动,帮助近千名家住山区的农民工子女完成感受城市的愿望。五年时间里,服务队共帮助2400多名农民工子女完成了“微心愿”。
迄今王仕锋捐出了15万元。“虽然自己挣得不多,但看到有人比我还困难,总想帮一把。”王仕锋说,做这些不图名、不图利,就为了帮需要帮助的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