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的儒学感化尝试
2014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监狱金桥分监狱内,儒学氛围十分浓郁。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每个监区以儒家思想中的道德高点命名。
  服刑人员制作的三字经文化墙。
  由服刑人员自己设计装饰的文化长廊。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记者 姬生辉 通讯员 王德成

  5年很短,1800多个昼夜像溪流般静谧流过;5年很长,可以让一个人破茧成蝶,重获新生。
  5年前的初冬,“学儒育新”的工作理念,开始在济宁监狱中生根发芽,并逐渐开花结果。极具“孔孟之乡”特色的教育改造理念,让众多服刑人员从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变成了“立有德、行有规、归有能”的新人。
一条“三省路”上走出新人生
  11月5日,位于金乡县东北部的济宁监狱金桥分监狱肃穆而威严。记者在监狱民警的引领下,通过多重铁门和守卫走进狱内生活区,迎面看到一座近5米高的孔子像竖立在监狱教学楼前。“知善非难,行善为难”、“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道路两侧路灯杆上悬挂的儒学警句发人深思。如果不是身穿改造服的服刑人员行走其间,这里更像是一座校园。
  “以‘学儒育新’为抓手,注入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气息,以文载道,启善致远,我们力求将监狱办成蕴含道德化育的校园,让服刑人员在这里重获新生。”济宁监狱金桥分监狱副分监狱长谢显伦说,教学楼前的路名为“三省路”,是服刑人员入监时的必经之路,服刑期满也将途经这条路迈向社会,“《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我们希望服刑人员都能够牢记,知耻、向善、明志、立身,时刻省悟自己。”
  走进十一监区,名为“和谐苑”的文化长廊很是引人注目,区歌、“两相和”壁画、廊顶的近百幅书画作品,文化氛围浓郁。“文化长廊的创意、建设全部是服刑人员在民警的指导下策划、制作,区歌、书画作品也是完全出自他们之手。”十一监区负责人李建春告诉记者,目前监区内不仅有书法、绘画学习班,相继成立的民乐队和西洋乐队。“十一监区以‘和’为文化主题,根据服刑人员年龄偏大者居多的特点,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改造中有意识地融入和而不同、和合唯美、和谐相处的理念,旨在让他们以和知美、远离丑恶。”李建春说。
  以“礼”为文化主题的六监区、以“智”为文化主题的七监区、以“信”为文化主题的八监区……记者了解到,每一个监区都从儒家思想中精选出一个道德高点为文化主题,并以此延伸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文化建设内容。“我们把每个监区建成一座文化大院,希望服刑人员们在这里感悟感知,明耻改过,图新自强。”济宁监狱金桥分监狱政委韩方慧说。
用儒家思想 感化服刑人员
脾气暴躁父亲写出俊美书法
  “5年来,‘学儒育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着服刑人员的思想变化,这让我们倍感欣慰。”济宁监狱副监狱长杜芳金说,在以前,服刑人员劳动改造之余无所事事,无事生非、打架斗殴、违规违纪情况时而发生,改造效果不佳。
  2010年,服刑人员李某因琐事与邻居发生口角,持刀报复却误杀了前来制止他的妻子。入狱后,李犯的子女强烈表示与其断绝关系。“入狱前几个月,李某情绪非常低落,流露出了自杀的意愿。”教育科副科长魏昌国多次与其谈心沟通,并安排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加入书法培训班。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李某不仅将烦躁的心绪慢慢沉静下来,书法技巧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半年后,李某把写好的书法作品寄给了子女。儿子和女儿根本无法相信原本脾气暴躁、几近文盲的父亲竟然能写出如此俊美的文字,字里行间看不到丝毫暴戾。在监狱民警的规劝邀请下,两人决定一同到监狱探望。“交流中,孩子感觉父亲完全变了一个人,一家人抱头痛哭之后,李某也得到了孩子的谅解。”
  “通过学习儒学文化经典,不仅静了心,更修了身,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因贪污罪入狱的肖某说,改造之余,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监区阅览室内。入狱两年,他手抄了《论语》、《大学》、《中庸》等多部传统名著。“以前在社会上心态浮躁、利欲熏心,利用国家赋予的职权犯下了错误,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从前的自己太狭隘、太自私。”
  “大家相处起来更融洽了,有些人原本说话火药味十足,现在‘谢谢’、‘不好意思’等文明用语已经成为了交流中的习惯。”服刑人员廉某说。
  “行为靠养成,规范靠自律,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知耻明礼,已深入服刑人员内心。”监管改造处处长邱金峰说。
  “在改造服刑人员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文化人”,发挥文化引导和感化功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磨炼心性,思过悔过,触及他们的思想灵魂。”济宁监狱监狱长谭仕侃说,2010年以来,济宁监狱依托孔孟之乡的地域文化优势,联合孔子研究院,借用儒家文化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把‘学儒育新’作为文化育人工程的载体和平台,探索出了一条改造社会化、教育联合化、矫正系统化的‘学儒育新’教育改造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济宁监狱党委书记鲍业军告诉记者,犯罪固然同服刑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有关,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致使他们自律能力差、道德水平低下、言语行为失范,进而是非不明、美丑不分、善恶不辨、金钱至上。引入儒家文化经典,让服刑人员在劳动改造之余补上道德课,矫正他们的行为失范。“只要学会做一个有德之人,步入社会后自然就不会再轻易犯罪。”
  2010年以来,济宁监狱通过开展“学儒育新”活动并提出五年规划,高度重视道德教化,纠正不良道德人格,以法制规范行为,以美德涤荡心灵,以文化熏陶情操,构建完善了“劝学增智,育德养性,明耻改过,导行自律”的教育改造模式,为改造服刑人员提供了成功范例,“学儒育新”作为文化创新项目在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