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来筑梦,农民把梦圆
2014年11月1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武城县位于鲁西北边陲,京杭大运河东岸,隔京杭运河与河北省相望,是传统农业大县,盛产棉花、香椿等农产品,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工业门类齐全,有“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的美誉,全县玻璃钢产业集群现有企业1000余家,个体工商户1万余户,从业人员4万余人,玻璃钢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吸引了大批农民创业。
于金路便是这其中的一员。前些年,武城县玻璃钢产业蓬勃发展,村里很多年轻人纷纷走出去跑业务,于金路嗅到了商机,投入多年积蓄,在村里办起了家庭式作坊加工玻璃钢风机。可是,农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于金路的玻璃钢风机销量前景堪忧,淡季时几个月都没业务。
而此时的武城县城区却是另一番景象,玻璃钢加工企业发展迅猛,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有的企业还在境外上市。于金路似乎看到了希望,可是把厂区搬到县城,变家庭作坊式生产为现代化的“正规军”,不仅需要厂房、材料,更需要新设备、新技术,大把的资金从哪里来?于金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偶然的一个机会让于金路了解到,当地农信社不仅可以为农民农业生产提供贷款支持,还可为农民创业提供融资服务。在村委会的联系沟通下,于金路提出了贷款申请,农信社快速组织专人上门考察、授信……6天后,20万元贷款资金顺利到位,武城广运玻璃钢厂注册成立。
如今,广运玻璃钢厂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其加工的产品除销往国内各地外,还远销日本、伊朗、利比亚等多个国家。
“今天下午这批风机就发货,检验合格后将出口伊朗。没有农信社,我于某都不知道有伊朗,更别说有今天了!”,“于式幽默”的背后是掩不住的满心欢喜,顺着于金路手指的方向,大约有150余台外形美观的风机整齐划一,仿佛在接受这位创业者的最后检阅。
吃水不忘挖井人,于金路告诉我们:“当初在创业最困难的时候是农信社对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如今企业做大了,我也要回报农信社这个大恩人,这不,公司所有的存款、贷款、资金结算、网上银行都放在了咱农信社!”
在武城,像于金路一样在农信社的扶持下走上致富道路的人数不胜数。近年来,武城农信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调整信贷投向,对发展前景好、经营规范、个人信用高、盈利能力强的创业者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扶持,通过利率优惠、创新业务品种、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信贷品种,着重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难题,同时随着创业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的就业渠道,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信增效的双赢局面。 (孙灵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