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城市—意在山林】
——观杜士祥青绿山水创作有感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张意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上千年历史。中国画在照相术发明以前,还兼具记录,纪事功能。尤其是人物肖像画方面,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古代帝王将相画像容颜、宗祠里供奉的先人画像尊容,均得益于此。
  时至今日,人们不再用这种传统的形式进行记录,取而代之的是用数码相机、手机来完成这项任务,然而中国画却并没有因为相机的出现普及而走向衰落与消亡,而像美酒一样愈发甘醇。
  现今中国蒸蒸日上,国家繁荣,人民富足。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生活环境条件改善。许多人迁入新居,换了大房。人们在其新居室里并没有都去挂上风景照片以装饰,还是挂上我们中国的传统书画,由此可见,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没有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悬挂中国书画并非都是为了装饰家居,也不是附庸风雅,我想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奔波忙碌于世俗世界的人们要心追山水自然之乐,借助绘画尤其是山水画这样一种形式,来获得对于身居城市,远离山林的精神补偿与渴望。正如古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云:“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兴水色,混漾夺目,此岂不快意,实获我心哉。”
  中国山水画历经千年发展演变,尤其是青绿山水画,在人们心中形成一定审美定式,当今山水画家在创新实践中距传统审美稍有偏离,就难免有怪异之感。唐代诗人王维提出“画中有诗”的艺术审美理想,这在青年画家杜士祥笔下的青绿山水画中得到了绝佳诠释。观其画作,只见高山流水、洲渚烟岚、竹篱茅舍、近水幽亭......均极富禅诗韵致,给人诗一般的情怀,使观者进入忘情忘我的化境,即便浮躁世俗的心也会随之变得清净平和。
  自古以来以青绿山水扬名的画家少之又少,这与青绿山水技法较难掌握有关,所以与从事中国花鸟人物画创作的作者人数比较而言,青绿山水的创作者不占多数,即便是条件优越的现在,国内掌握青绿山水画法并取得一定造诣的作者亦是凤毛麟角。
  近几年,士祥在对青绿山水画探索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并得到世人认可,这均源于学院派的系统训练学习,造就了其扎实的笔墨功底和深厚的艺术学养,从其山水系列中不难看出,其对于宋代徽宗时期皇家画院审美旨趣的推崇。对自然审美对象有着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尊重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探求审美对象本身的形式规律来刻画对象,传达其神韵,表达审美理想。对传统的精准把握,使其作品呈现出高古、闲逸、清净、婉约的神奇意境。 
  中国是诗的国度,“画出意境,以诗入画”的美学导向古已有之,这也正是士祥所孜孜以求和实践着的,对诗情画意的追求贯穿其作品始终,其用画笔为我们奏出了中国画“诗画同源”、“诗画合一”之最强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艺术之路还很长,让我们期待着他更多的精品出现,拭目以待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