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区曾经的“十县胡同”里藏着讲不完的老故事
文人名士辈出 美食至今飘香
2014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西城门楼与关帝庙的老照片。(资料片)
  聊城名吃空心琉璃丸子。 本报记者 凌文秀 摄
     山东省日前评选出首批历史文化街区,老街区、老街巷受到保护并将形成规划。聊城有众多古街巷资源和故事。在东昌古城的西北隅,古棚街和关帝庙街之间,就曾有一条东西胡同,长约170米,宽6米多,叫做“十县胡同”。   
  可更多的关于这条老街的故事在古城区老居民的口中,那些文坛名家、那些武林高手,还有那流传至今的美食,古城居民说来,犹如诉说自家往事。 
文坛名士>> 有文坛名家,有民间篆刻大师
  “清代,东昌府辖九县一州,俗称十县,包括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县、冠县、馆陶、恩县以及高唐州。”古城区老居民、东昌府区政协文史专员高文广说,原来清代,东昌府辖九县一州,俗称十县,各州县的驻东昌府办事机构均设在这条胡同里,州县官吏来府公干都住此处,街名因此而生。在他的口中,十县胡同上的文坛、名家故事宛若重生。
  清末至民国时期,有一位老秀才在十县胡同居住多年。他叫李守素,是一位在当时城乡都很有名望的老塾师。他博学多识,能言善辩,擅写讼状。民国初年,李太黑抗捐事件中,聊城知县曾慕名拜求他前去劝说李太黑。他喜欢研究地方历史、搜集地方掌故,写过《东昌旧话》等手稿,还著过一部笔记小说,谈鬼说狐,影射黑暗政权,谴责贪官污吏,名叫《聊斋续志》(十二卷手稿)。民国年间曾两次续修《聊城县志》,他都应邀参加。第一次是1934年,第二次是1940年,可惜两部志稿都没能刊发,现在已经遗失。
  这条胡同里的另一位文人是范敬修先生。1931年,范敬修与国画家呼盉斋、篆刻家崔蕴璞,在聊城县民众教育馆内举办“三友画展”,开聊城私家画展之先河。后来又跟崔蕴璞、崔鼓源等人创办“铁石印社”,成为很有声誉的民间篆刻家。抗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后在国民党军某部担任电台台长,解放战争时随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东门口摄影部任会计,后在东口油漆门市部从事刻字、制作招牌匾额等工作。他书法、篆刻功力深厚,还擅长石雕木雕。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单位的招牌都出自他手,如“聊城宾馆”即是其代表作。
武林高手>> 民国以来武术名家英雄辈出 
  清末民初,十县胡同西首有座小型关帝庙,附近居民曾在庙里设过“在礼公所”。这种公所是民间自发性组织,以戒烟、戒酒为主要信条。这个公所名叫“静思堂”,加入这个公所就称“在礼”。当年在“在礼公所”在礼的人挺多。附近原居民丁祖宽家尚存两个写着“静思堂”字样的凳子,推测就是当年的遗物。   
  今年74岁的古城区老居民陈保荣对“在礼公所”有些记忆,更介绍了十县胡同的尚武传统。“民国年间,屠保君、陈广恩、王玉河、陈培昌、姜春才等10余人,平素闲暇之时,喜欢聚在一起切磋武艺。其中,屠保君擅长大洪拳,武技精湛,是当年城乡闻名的武师。”陈保荣说,当年每到元宵佳节,这些人便手举内装十几根大蜡烛的龙灯,跳跃挥动,舞上街头,赢得片片喝彩。“十县胡同的龙灯”作为当年最受欢迎的民间娱乐节目之一,深深地留在了城关老年人的记忆中。  
  十县胡同的偏东部路南,有一条弯曲狭窄的小巷南通古楼西大街,原名“郭家胡同”。后来,小巷南半部归属古楼西街,北半部归属十县胡同,它的旧称便湮没无闻了。小巷里住着一位著名武术师,名叫丁祖文。丁祖文精通查拳、太极拳,对气功养生颇有研究。他多次担任省级运动会的武术裁判、副裁判长,多次担任地区级运动会的裁判长。  长江后浪推前浪,丁明业自幼随父亲丁祖文习武,经过40余年磨砺,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多次获得全国太极推手冠军、世界冠军,多次在国家和国际武术大赛中担任裁判。

名吃名厨>> 烹饪大师推进地方菜肴发展
  跟丁祖文武士一条小巷里,还有聊城著名烹调师高士玉。60年代初,高士玉自西口南街迁此定居。他烹制的“煎丸子”、“糖醋鱼”、“油爆肚”等菜品独具特色。“空心琉璃丸子”因其精绝的制作而被作为聊城地区的唯一代表菜肴选入中国烹饪协会统编的《中国名菜谱》中。1972年,经与前辈名厨虞魁元等人研讨,他执笔写就了《聊城菜谱》和《烹饪讲义》,这是聊城历史上首次对地方风味和传统厨艺的理论性总结。   
  高文广介绍,高士玉1972年和1975年分别担任聊城县商业局和供销社主办的厨师学习班教师,主讲理论课。改革开放之初,为适应饮食业的发展形势,他先后多次到济南、曲阜、泰安等地交流学习,并到烟台进修数月,回聊后积极革新传统菜。针对聊城菜量大、色深、口重、味浓的特点,他吸收胶东菜清、鲜、脆、嫩的长处,又结合曲阜菜款式多样、外形华丽的优势,从菜肴到宴席逐项进行探索性的改革,从而使地方风味菜肴有了新的发展。
  十县胡同在聊城当地饮食界的地位举足轻重,除了名厨还有众多名吃。民国年间,街上有一位“王甜沫”,真名叫王玉河。他每天早晨担挑子到古楼附近卖甜沫。他的甜沫,以优质小米,稍加黄豆,拌上胡椒粒,磨成汁液,煮开后撒进豆腐丁、粉条、黑芝麻、嫩菜叶。味道醇厚而特异,令人食欲大增,百吃不厌。当年有民谚流传:“古楼西,有三好,王二的甜沫喝不够,丁宝兴馄饨别处少,张二麻子厚饼城里关外比不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