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之争:
谁下对了对未来的赌注
2014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自2005年以来,海尔已经开始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探索和试错。为此,我们不惜放弃对传统绩效的单一追求。在没有标杆的探索中,我们宁愿承受外界的质疑和批评。”
  ——11月26日,张瑞敏在《致创客的一封信》上这样写道。

  在多元化生存的2000年左右,几大家电集团迅猛发展,其中的典型就是美的与海尔。
  这两大巨头的产品线令人眼花缭乱,美的旗下覆盖60多个品类,跨越制冷电器、生活小家电、厨卫电器、个人护理电器及照明等十个行业。
  海尔集团共有14个品类的电器产品,包括洗衣机、空调、彩电、冰箱、厨房电器、整体厨房、热水器、生活小家电、个人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等。
  就销售额来说,美的集团自2010年就突破1100亿元大关,而青岛海尔也达840多亿元。但从2010年两大上市公司公报看,两者年净利润分别为31亿和20亿,净利率分别为2.8%和2.3%,而当年海尔地产净利达29亿。  
  海尔集团2011年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海尔集团总资产达691.41亿元,光长期股权投资这个领域就投资了65家公司,涉及行业五花八门。相比之下,格力集团旗下只有三大板块业务,分别是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格局相对清晰。
  “现在就像三国演义。投资的话,比较偏爱格力一点,因为格力做得比较专注,而且空调市场大、公司竞争力也强。其次就是美的,然后才是海尔。”国内某知名基金公司投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上述人士说,对比近年来海尔财务数据,本身即是对海尔管理方式的用脚投票。这几家家电巨头员工数量相差不大,利润增长却出现如此差别,只能证明其中跑冒滴漏环节太多。“问题的实质是,海尔是冰洗龙头,冰洗已经发展到瓶颈了,未来发展速度可能就是每年10%的增长,不像空调未来市场很大。海尔的主要看点还是物联网智能家居。其他方面,从现在看没什么亮点。”
  “海尔这几年一直不瘟不火。每一年的业绩、市场份额就可以说明问题。海尔冰箱市场份额还是全国第一,但这个行业不如空调。”国金证券家用电器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说。
  今年11月初,本报记者采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时,她透露,格力之所以在空调领域一枝独秀,其核心战略就是专一,专注。“我们只做空调,有核心技术,有知识储备,就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贪多贪大会适得其反。”
  相比格力,海尔研发费用显得吝啬。“格力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是大部分企业都不能比的,董明珠认为最核心的技术要抓在自己手里。”独立财经评论员郝亚洲对本报记者分析。
  但张瑞敏认为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因为现在技术日新月异,在行业保持绝对领先是不可能的,而且技术再厉害,后者很快就会超越,或是山寨,但商业模式做好了,别人很难复制。”
  不过,他在和北大副教授胡泳交流时也承认,“做商业模式很难,它要求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参与,尤其是全员来做,这个太难了。”
  就在6月13日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演讲3天后,华为教父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哪个部门报告说他们哪里做得好,我要问粮食有没有增产。如果粮食没有增产怎么能说做得好呢?我担心我们的管理如果陷入孤芳自赏,结果就会是呆滞。”
  在很多企业家眼里,规模和利润才是他们一贯的成就尺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