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开放平台总监张银生谈视觉公益大赛
艺术与公益一次漂亮的融合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日,视觉公益大赛的获奖者代表上台领奖并合影。
  张银生
     12月7日上午,视觉公益大赛颁奖典礼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3位平面类、摄影类及视频类的金银铜奖获得者来济领奖。
  作为本次视觉大赛的主办方之一,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一直以来都专注于弘扬正能量,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开放平台总监张银生说,公益的目的在于唤醒良知,传播的初心在于弘扬正能量,公益需要视觉创意,公益更需要视觉传播。
  公益的职责
是唤醒良知

  齐鲁晚报:作为一个专注于公益事业的项目平台总监,您认为近年来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张银生: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是也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行善途径,公益组织的透明度、效率和相关法律法规都还有欠缺之处。
  希望在相关部门政策支持和环境配套升级的情况下,按照“人人公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透明、公开、高效,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优势,降低公益的门槛,形成全社会有效的互动机制,全面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齐鲁晚报:阿里公益的主旨是什么?
  张银生: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致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在阿里巴巴看来,公益的职责是唤醒良知。通俗地说,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而是你唤醒了人的爱心。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阿里巴巴于2013年7月专门成立了一个唤醒良知、传播正能量、扶植公益组织的公益项目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开放平台——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并成立阿里公益正能量基金。
  截至2014年11月底,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依托近60家合作媒体及微博平台,已累计发放奖金1000万元,1000余位正能量人物获得了奖励。
参与门槛低
“人人公益”

  齐鲁晚报:您认为“视觉公益”在公益以及传播正能量方面的优势是什么?
  张银生:公益需要视觉创意,公益更需要视觉传播。公益的核心是唤醒,只有唤醒了民众的爱心、公益心,现实中才会有更多真善美的行动。所以好的创意、好的传播对公益至关重要。视觉公益大赛今年虽然是第一次举办,但参选的作品都具有很好的创意,很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又能很好地传播公益理念,唤醒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是视觉艺术与公益一次漂亮的融合。
  我们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公益项目,第一,它是民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第二它是低门槛,互动性强的。
  这次双方联合各自的资源优势,举办“齐鲁晚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视觉公益大赛”,首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视觉的力量,推动公益进步、传播正能量。
  同时,在活动设计方面尽量做到“人人公益”这一理念,首先是参与门槛低,一句话、一幅图、一种行动,都可以用来“描绘”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的人群涵盖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非常高。
责任媒体
与责任企业联合创新

  齐鲁晚报:作为知名电商和传统媒体的组合,阿里公益和齐鲁晚报合作进行的视觉公益大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您感觉责任企业和责任媒体进行合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意义如何?
  张银生:责任媒体和责任企业都是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双方各具优势。媒体在传播、监督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互联网责任企业则在技术、资源上优势明显,双方的联合首先是一种资源互补,另外也是一种公益模式的创新。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希望公益组织能够积极加入进来,通过“责任企业、责任媒体、责任公益组织”三方联合,探索出一种多赢的公益模式,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双重提升,推动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发展。
  齐鲁晚报:今天参加凡人善举暨视觉公益大赛的颁奖典礼,您在现场感触如何?
  张银生:视觉公益大赛是通过视觉传递正能量,而凡人善举则是通过行动弘扬正能量。
  在台下观看凡人善举的视频,非常感动。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可能就是你我的邻居街坊,同事乡亲。但正是他们用平凡而真实的善行,温暖着你我,凝聚着社会向上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得到更好的改善。
  不管是十大凡人善举还是视觉公益大赛,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带给我们温暖、感动和深思,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希望能够让这些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这个时代随处可见的信念与行动。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王若松 韩笑 许亚薇 李飞 本报见习记者 周国芳 实习生 刘姝辰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郭建政 左庆 陈文进 周青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