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张建宏:一个老兵的家国情怀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建宏(左二)资料片。受访者供图
     张建宏是个退伍军人,复员后走上创业路,带领自己的小团队苦研8年,终于攻克化工界四大技术难题之一,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他却说,企业责任不只是为国纳税、创造就业,还应有家国情怀。张建宏的东岳集团向军队捐助物款,每年还捐助300多万元投入爱心基金。

  本报记者 韩适南 樊伟宏             
一身工装,谈起往事眼含泪
  在表彰大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开场时脱稿发言,从他主政青岛时的经历,提及一个关于离子膜的材料,讲述了一段科研攻关与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故事。离子膜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东岳集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建宏。
  12月2日,一身工装的张建宏出现在记者面前,谈起离子膜,他讲了许多的过往和故事,显然,张建宏微红的眼圈暗示着在场的所有人,这一切是那么不易。
  这之前,我国曾将这一技术列入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先后投入几个亿资金攻关,但一直没有研制成功,为此,该技术也被称为化工界四大技术难题之一。
  张建宏及其团队的离子膜的研发,历经了整整一个抗日战争的时间长度。八年后,张建宏和他的团队成功了,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
  这不仅仅是张建宏及其团队的成功,它意味着我国从此结束了氯碱工业受制于人的历史。

买来旧设备,开始奋斗20年
  张建宏是个退伍军人,曾在南海舰队服役。复员回家后,他走了创业路。1987年,27岁的张建宏从济南买来了两台已经淘汰的旧设备,带领着一帮小伙伴们开始了他们的奋斗。
  和当时的其它乡镇企业一样,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为了能干好这个项目,张建宏和伙伴们在外出的学习中,挤在简陋的小旅馆,白天玩命干活,晚上学原理。张建宏和东岳集团,一点一滴地负重爬行。
  吃苦受累这样的过往,在文字上看得到但很难感受得到,委屈与泪水,可以在字里行间流淌,但却很难让人更深地体会。但就这样,20年后的2007年,东岳集团在香港上市。这家民营企业,如今承担着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山东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
  这个由一个退伍老兵创办的企业,被李克强、俞正声、李源潮、胡锦涛、温家宝、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和给予高度评价。

每年捐款300余万元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纳税和提供就业方面,搞好技术突破国外垄断,也是另外一种重要的贡献。”张建宏军人出身的背景,让他的那种家国情怀,时刻表露在整个的采访过程中。
  目前,东岳集团共设立了用于济危救困的“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学生的“奖学金”、用于照顾老人的“尊老基金”、用于奖励老师和学生的“教育奖励基金”共四大基金,这四大基金,每年的捐款额度都在300余万元。
  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兵,张建宏曾多次去西沙边防部队和南沙边防部队捐款捐物。
  就在两年前的2012年,针对紧张的南海局势,东岳集团为南海舰队捐款60万元,用于购置海岛驻守部队所需的日常用品。
  这位老兵,继续用创新和科研攻关的方式,在尽着一个战士对于祖国的使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