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4万亿:钱从哪里来?
疯狂股市一周成交超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股市演绎了令人瞠目的疯狂一幕。短短一周内成交额超过4万亿元,单日成交突破万亿元,创下历史“之最”。“疯狂A股”的背后,庞大的资金从哪里来?

    11月末,上百只私募发起成立
  12月1日至5日的一个交易周内,A股成交总量超过4.24万亿元。
  这个数字超过了今年三季度的全国财政收入,略高于2013年地方政府4.12万亿元的卖地收入。
  其中,全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逾1.07万亿元,相当于每秒钟就有1240多万元的资金在股市里易手,上证指数实现了9.5%的近六年最大单周涨幅。
  支撑“牛市”的巨量资金从哪儿来?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经初步统计,11月24日至12月4日,一般法人机构净卖出1252亿元,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净买入309亿元,自然人投资者净买入659亿元。本轮行情中,个人投资者特别是持有A股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散户净买入更多。
  在对增量资金来源的诸多解析中,“新型杠杆融资说”“产业资本入市说”被认为较具说服力。Wind资讯数据显示,仅在11月最后两周,不完全统计就有过百只私募发起成立,其中八成为权益类产品,投资方向包括了信托及杠杆型股票基金。一些业内人士则表示,借助与私募联手,或发行伞形信托产品等方式,部分银行理财资金或已实现“曲线入市”。
  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何诚颖表示,在行情、国际环境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外资、房地产等资金此前也不断流入A股。
产业资本“大户”入市
  12月以来多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成交,占全市场的比重过半。在其背后,产业资金频频向银行、券商、地产等权重股集结。例如安邦保险,12月以来屡屡出手,先后增持民生银行和金融街等个股。
  通过融资融券、伞状信托等产品“借钱炒股”,借助杠杆基金等复杂金融工具进一步放大投资收益。由于存在资金杠杆,A股分级基金的进取份额,在本轮行情中持续受到追捧。在大盘大涨4%的12月4日,几乎所有的分级基金B份额,均以涨停或接近涨停的价位报收。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