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冥王星探测器飞48亿公里后苏醒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讯 美国航天局(NASA)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在花了9年时间,航行48亿公里后,7日凌晨从休眠转为苏醒,开始人类首次冥王星探测工作。“新地平线”号在2006年1月发射,途中累计休眠1873天,相当于飞行时间的三分之二。就在那一年,冥王星因尺寸太小被定义为矮行星。
  “新地平线”号将先对冥王星进行拍摄,取得相关数据,明年1月15日将在距冥王星2.6亿公里处开始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特别是最大的冥卫一,还有冥王星所在的柯伊伯带,7月14日将最靠近运行轨道是椭圆形的冥王星,然后结束任务。柯伊伯带是充满直径从数公里到上千公里冰封物体的圆盘状区域。“新地平线”号上还载有发现冥王星的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的部分骨灰。     (宗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