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
没有赢家的判决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难遏内心的挣扎与冲动,一点小火苗般的敌意,肆虐于狂野的内心,竟燎成无法收拾之仇恨,最终借助一瓶浅黄色剧毒液体,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对于昔日复旦高材生、今日的杀人者林森浩来说,刚刚展开的人生,可能很快就要被命运的床单收起。
  12月8日,复旦投毒案二审将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控辩双方将围绕林是否“故意”杀人,展开最后辩论。
  林森浩一审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后,父母的道歉,自己的亲笔信,还有校友的集体求情,始终无法换回被害者黄洋父母的谅解,对他们来说,丧子之痛似乎只有通过“血债血偿”的形式,才能有一丝安慰。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判决,原本就不该有的法与情的较量,已经来到了最后关口。在依法治国呼声日高的今天,案件判决很简单,但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却再难现昔日欢笑。同样,惨案暴露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至今依然不断敲打着人们的神经。

猎狐行动:
刀锋所至
刀气夺命

  如小李飞刀般运行于无声之中,刀锋杀气所至,暗藏在密林中的狡猾野物,悄然闻风而倒。
  这不是古龙的小说,而是现实世界正在上演的一出好戏,正如其让人耳目一新的代号,“猎狐2014”势必会在中国反腐史增添独特而又浓重的一笔。
  官方通报,这项行动展开135天,已抓获外逃贪官428人,刀锋所指,231人主动投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过去四个多月,比以往某些年份一整年的收获还多。
  在国内“打虎拍蝇”日渐高涨之时,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这一专项行动,顺应民意,震慑了外逃贪官,让他们“吃饱喝足,卷钱就跑”的时代一去不返。
  “猎狐”背后,是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尤其2014年以来,在亚信峰会、APEC峰会等国际舞台上,中国身影日渐活跃,参与建立新的世界游戏规则的决心和能力已毋庸置疑。
  弱肉强食的国际丛林中,猎人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实力犹如小李飞刀的“杀气”,刀未出,杀气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杀气比“刀”本身更加震人心魄。

国家公祭日:
热爱和平
所以回首战争

  12月13日,将迎来本年度第二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民族情感而言,这是一个无比悲痛的日子。而置身历史的坐标轴中,鸦片战争以来受尽欺凌,一盘散沙般的中华民族,再没有比那一刻更加上下齐心同仇敌忾,正是靠着这样的民族凝聚力,才最终将侵略者赶出国门,换来了国家的统一,并随之开启了现代化大门,迈上复兴之路,这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正因为热爱和平,我们更不应忘记那场战争。
  77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遇难的中国人遍布南京的每一寸土地。不仅如此,八年侵华还一度将这个古老国度拖入亡国灭种的边缘,战火所至,无数生灵涂炭。
  “落后就要挨打”。回首战争,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而维护和平最有利的武器,莫过于自身的强大,“只有拳头硬,才能腰板挺”。     (刘志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