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飞行部副总经理金鑫:
为飞行倾注毕生精力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从1985年到2014年,金鑫的飞行之路已经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飞行是他一生追求的梦想,更是他引以为豪的事业。“每一名飞行员都是打从心底热爱飞行的。我也是。”他是山航飞行部副总经理兼飞行一大队大队长,一名成熟、自信的机长。

本报记者 白新鑫                                        
飞行道路一路平坦 “军改民”英语成难题
  冬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金鑫向记者娓娓道来自己的飞行之路。
  1985年6月,上高中的金鑫在老家河南看到空军招飞的信息,从此踏上了让他自豪的飞行之路。怀着飞行梦想,金鑫告别家人,穿上象征着荣誉的绿色军装,踏上北去的火车,到长春学习航空理论知识。
  经过3年的大学理论学习,金鑫具备了一名飞行员必需的素质:强健的身体、过硬的心理、优异的表现。3年里,金鑫不仅完成了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到空军飞行学员的蜕变,更是集三等功、班长、区队长、第一批党员等荣誉于一身。 
  1988年3月,金鑫来到了四川空军第二飞行学院;1989年,他又来到了哈尔滨空军第一飞行学院;1990年,金鑫顺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济南军区空军运输团从事飞行工作。     1997年,金鑫从部队转业来到山航,成为了一名民航飞行员。从部队到民航,虽然还是从事飞行,但有很大区别,飞行员不管从机型改装还是身体素质上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金鑫说:“每一名飞行员都是深深地从心底热爱飞行,不然无法成为一名飞行员。”
  回忆刚到山航学习机型改装,金鑫苦笑着说,因为在部队飞的是苏式飞机,而山航的波音737是美式飞机,飞机上的各种仪表信息全部都是英文,英语成了金鑫“军改民”的一大“拦路虎”。“没有办法,只能花时间去强迫自己学习。”金鑫说。工作之外时间,金鑫把座舱平面图记下来,在家里不停地看,以增加专业词汇量。一遍记不住就记两遍,两遍记不住就记三遍,直到记住为止。金鑫回忆道:“有些英文单词真的是很少见很难记,好不容易记住了,第二天不复习就又忘了。”
  除了英语,民航的无线电通话也让这位曾经的空军优秀学员头疼。金鑫告诉记者,当时他们那一批“军改民”的飞行员,大家都你争我赶想尽办法学习无线电通话的知识。“当时用的还是一台老式的小录音机,每次飞行都要把无线电通话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拿回家一遍遍听。”
自信解除飞行隐患 沟通平复旅客情绪
  2001年8月13日,金鑫升级为机长。“经过几年的努力,真正放飞机长的那一刻,心里很激动。”金鑫说,成为一名机长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每次飞行,一架昂贵的飞机、一百多名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都系在机长身上。
  放飞机长仅仅过了4个月,金鑫就经历了一次作为机长的“考验”。2001年,金鑫作为新机长单飞从桂林到杭州的航班。飞机刚刚起飞,爬升过程中遭遇机械故障。“当时并没有紧张。”金鑫坦陈,因为在之前的模拟机训练中已经训练过很多次特殊情况处置,应急模式已烂熟于心。当机立断,金鑫让身旁的副驾驶王胜春按照检查单逐项操作,念一项操作一项,短短的1分钟内完成了12项检查程序。随后,金鑫按下通话按钮与区域管制员取得联系,准备返航。
  金鑫第一时间发布机长广播:“女士们,先生们,本次航班由于机械故障需要返航。”亲切、沉稳、自信的声音,平抚了乘客的不安情绪,13分钟后飞机安全落地。回忆起这次特殊的飞行经历,金鑫淡定地说:“那些指令操作跟我平时的每一次训练没有不同,按照指令去规范操作就能够确保安全。”
  令金鑫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支援国航的飞行。那是一次夜航,北京大雨,飞机迟迟无法起飞,乘客只能在机上等待。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乘客从最初的等待变得越来越焦急,不久有乘客开始在机上发泄情绪,要求立刻下飞机。眼看乘务员的安抚不起作用,金鑫立刻通过机长广播跟乘客解释原因:“女士们,先生们,您好,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
  还是那个亲切、自信又充满磁性的声音,让乘客们的情绪慢慢地平复下来,最后大家都停止了发泄,耐心等待飞机起飞。事后乘务长对金鑫赞不绝口,说从来没有机长能把乘客安抚得这么好。
  “作为一名机长,技术好是必须的,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是一名机长应具备的条件。”金鑫告诉记者。

温和教员“因人施教” 下属叫他“金大”
  金鑫不仅是一名机长,还是一名教员。金鑫直言:“好机长不一定是好教员。”有些机长自己的驾驶技术非常优秀,但是不会总结,没有教学能力,没办法传授给学生。
  提起自己的教学经验,金鑫总结为“启发式”教学,温和的态度,因人施教。对底子好的学员在飞行中的问题,金鑫会给他们一周的时间去总结,让学员“回家看、回来讲”。“给这类学员一定的压力才能够促进他们成长。”而对于一些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员,金鑫更多的是耐心与鼓励,付出的也更多。
  之前有一位副驾驶,同时期的其他人都已经放飞了机长,而他几次放飞都没有通过,出现一些心理不平衡。金鑫告诉记者,那名副驾驶其实非常努力,为了放飞机长,已经三十多岁的他坚持不要孩子。金鑫说:“当时那名副驾驶的妻子常给我打电话,经常是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金鑫不断地安慰他的家人,更鼓励副驾驶给他自信。金鑫告诉那名副驾驶,不要过分介怀放机长的事情。“你就是一名飞行员,一名有着翱翔蓝天飞行梦想的飞行员。”
  后来,那名副驾驶终于通过了严苛的放机长考核成为一名机长。“能够成为机长还是靠他自己的努力,放机长必须要严格把关,这是对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金鑫说。
  作为教员,对学员关心照顾;作为同事、领导,金鑫对身边的人也是同样的关心。
  “良师益友”是同事杨波对于金鑫的评价,杨波是山航飞行一大队104中队副中队长。“我们都叫他‘金大’,金大作为机长技术让人信服,作为领导能力让人佩服。”杨波说。“金大”不管带飞什么水平的学员,都能让对方得到提高。  而在管理上,“金大”听取大家的意见,制定了“大队之星”的评比,把山航飞行部里突出的典型列举出来表扬。杨波说:“不要小看这个‘大队之星’评比,这是‘金大’根据大家的建议制定的,让每个人更有比拼的意识,更有自豪感,每个人工作起来都更加努力了。”
 链接 
妻子为他牺牲事业
  飞行员的工作特点就决定了无法把家庭照顾得很全面,有得就有失。
  作为一名丈夫、父亲、儿子,金鑫直言对家庭有很多愧疚。走上领导岗位后飞行时间相对少了,以前每年都要飞900多个小时,家庭根本照顾不上。
  金鑫的孩子从小身体不好,一直是妻子跟父母带着孩子看病,孩子缺失很多父爱,小时候生病了经常会哭着闹着找爸爸。“以前孩子见到我,经常会问,爸爸为什么总是不在家?”金鑫心里充满了对孩子的愧疚。
  金鑫的妻子与他相识于部队,虽不是飞行员,但同样身为军人,妻子非常理解金鑫的飞行梦想。为了家庭,夫妻二人必须有一个人做出牺牲。为了支持丈夫的飞行梦想,金鑫的妻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选择提前退休,在家照顾老人与孩子。对于妻子为自己做出的牺牲,金鑫说自己“无以为报”,只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飞行,才对得起妻子的付出。
  因为老家在河南安阳,再加上逢年过节是金鑫最忙的时候,以前金鑫很少有时间回去看看家里的父母。现在时间宽裕一些,他就多回老家看看父母,尽尽孝道。
  “现在好多了,有一定的时间能够陪陪家人,孩子也大了,17岁了,身体也比小时候强多了。”金鑫说。今年6月,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带着全家人出国旅游,一家人去瑞士感受北欧风情,玩得非常开心。这是令金鑫倍感幸福难忘的旅行。金鑫说:“就算我没有时间陪着家人出去,我也会多让他们出去走走,这是我唯一能为他们做的。”

帮同事孩子治病
  作为飞行部的副总经理,金鑫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听取员工们的意见。“大队之星”评选的创意就是从群众口中产生的。为了能够听取大家更多的意见,已经步入中年的金鑫也跟随年轻人的步伐玩起了微信,建立了几个飞行部的微信群,成员包括300多名飞行部的工作人员。不管是工作时间商量工作,还是业余时间讨论去哪玩,飞行部的群里总是热热闹闹的,大家你三言我两语,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
  杨波透露给记者一个细节,“金大”作为他的领导,不仅在工作上给予帮助,对家人也帮了大忙,这让他感激不尽。原来杨波的孩子身体不好有些哮喘,金鑫知道后,通过自己的关系帮着联系到了一位老中医。现在孩子的病逐渐好转了,杨波一家人都充满了感激。“金大对我家人、孩子的关心,不是一次两次做做样子,而是一直持续关心帮助我们。因为飞行员的职业特点,对于自己的家庭照顾往往不够,所以‘金大’经常关心我们的家庭,为我们分担。”杨波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