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话“眩晕”之三
为什么晕
2014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堂主:周霞 
  周霞,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霞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得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私授,为“海派膏方”传承人。主攻中风、眩晕、头痛等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康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眩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医学上一般定义眩晕为“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患者主要症状为:主观上感觉自身或环境有旋转、摆动感,是临床上常见症状。眩晕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诱发眩晕的疾病不同,眩晕伴随的症状就不一样。所以眩晕本身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很多疾病可以眩晕为临床表现,这也是广大民众最常见的就诊症状。常见到什么程度呢?国外一个名叫Brown的医生1993年报道,眩晕病人占总就诊人数的第2位。眩晕涉及很多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一直以来一般医院没有眩晕科、更没有眩晕专科医院,所以大家眩晕了,头晕了,都不知道到底找谁去看,到哪个科去看。
  笔者曾经看到过一篇广告性质的文章,说“眩晕是埋在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很多有过眩晕,或者正在经受眩晕/头晕折磨的朋友看到这句话,就吓坏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大多数眩晕是没有生命危险的。极少数的“恶性眩晕”可能有生命危险。而这类眩晕,除了眩晕的症状外,一定会有更多的伴随症状表现,给医生以指示,作为医生的诊断线索或依据。
  那么,人为什么会晕呢?日常生活之中人体之所以会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内耳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这三个系统的相互协调作用,其中以前庭系统最为重要。前庭系统比较复杂,包括球囊、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等结构,这些都是平衡的感受器,通过这些感受器人体来感知自己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直线还是旋转运动以及速度运动有无变化。人体处于不同的体位、不同的环境下,视觉和本体感觉以及内耳的前庭感受器把接受的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前庭系统神经通路调节关节肌肉,改变体位,保持平衡。这个通路上任何一个部分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都会引起眩晕。
  根据引起眩晕症状的疾病发生的部位,可以把眩晕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相对而言,前者的发生率更高,占30%~50%,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首,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以及慢性主观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就是我们在“疯狂的石头”篇里提到过的耳石症,用手法复位,就能完全治愈。不需要服用多少活血化瘀、止晕止吐的药物。有的眩晕,服了上述药物,甚至症状加重。
  现在,对眩晕有研究的医生越来越多了,眩晕的诊治水平也越来越高。以前耳石症绝大多数都被误诊为颈椎病,反复治疗不见好。现在复位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找对医生,可是眩晕患者的福音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