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底下跑路,为啥就没人管
挂着“投资咨询”名义公开集资,监管需多部门联动反而动不起来
2014年12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最近一段时间省城接连出现投资公司关门、老板跑路的事件。这些公司往往以投资咨询的名义注册成立,租用临街店铺经营揽客,以高息许诺吸收公众投资。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当这些公司一旦关门,被高息引诱的投资者就傻了眼。这些公司是如何钻了法规的空子,而政府监管又该如何加强呢?

  本报记者 张頔                           
工商注册便捷,让投资公司有空可钻
  “投资公司问题的集中出现,说明国家在政策层面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出于简政放权的目的,工商部门逐步降低了公司注册的门槛。有一些行业之前需要先办理相关牌照再进行工商注册,但现在可以先注册再办理行业准入手续。
  工商注册上的这种变化虽然是为创业者着想,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让开设一家“投资咨询”的公司也变得简单起来。在完成注册后,这些公司就可以租用店铺,发放宣传资料吸收公众投资。
  如果投资公司真的如其所说,将公众投资直接提供给需要项目资金的融资企业,而投资公司并不使用这些资金,那它的性质就和民间借贷中介相似,社会危害性并不明显,也不容易对其监管。但如果投资公司虚设投资项目骗取社会资金进而一跑了之,那就触碰了非法集资的红线,属于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
  “目前监管的难题在于,这些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后并不会来金融办备案,而工商又无法对其实时监管,这就让他们钻了空子。”该负责人说,金融行业实行分类监管,这些投资公司并不是合规的金融机构,却打着“投资担保”的旗号进行民间借贷业务的对接。

金融办没有执法权,不能进店翻账
  该负责人介绍,对于投资公司的监管,目前的规章制度确实存在着不足,而他们也在不断研究改进的办法。“前段时间我去国务院参加了一个有关金融稳定的会议,投资公司老板携款跑路的事情在其他省份也时有发生,大家谈论之后获得的一个共识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公司名称应该开列一个金融行业清单,如果公司名称中带有‘融资’、‘投资’、‘担保’等字样,应该严控经营范围,并在金融监管部门备案。”
  由于社会资金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金融监管很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紧”的情况。“我们地方金融办的同志,有时候也会对开在街边的那种投资公司起疑,但金融办没有执法权,不能冲进店里去翻人家的账目。”
  该负责人说,有执法权的工商、公安部门也需要掌握足够的证据后才能进行调查,可客户拿着投资公司的高息时并不会想到举报,到老板跑路时才急了眼。

底层投资者“只见高利不见风险”
  对于乱象频发的投资公司,政府也并非束手无措,还是要从疏和堵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整治。
  在民间借贷领域,信息不对称是其典型特征。一些打着借贷中介旗号的投资公司往往构建起一个类似金字塔式的借贷网络,处于最底层的投资客户往往不知资金的最终投向,导致“只见高利、不见风险”,只有当损失发生时,许多人才意识到风险,但此时已难以将资金抽出。
  投资公司动辄能吸收上千万元的资金,这说明社会资金需要合理引导。为了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目前我省各地都成立了资本管理公司和借贷登记中心这样的融资机构,并对其进行备案监管,保证民间借贷在阳光下进行。
  至于如何防范和打击那些非法经营的投资公司,上述负责人认为,多部门联合举行专项行动可以有效消除监管的空白地带,从“不好管”转向“一起管”。比如今年5月份,我省金融办、经信委、工商、公安、银监局等多个部门就曾针对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市场乱象联合开展过清理规范,在机构名称清理规范、经营范围清理规范、违法违规情况查处等方面起到了不错的整顿效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