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绪霞:自筹资金带领村民办起制衣厂
小村庄制作的衣服远销海外
2014年12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郭绪霞正在加班制衣。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健                     
  “别人能干成,我也能干成。”在新市镇挂家村,人人都知道郭绪霞和她的制衣厂。受到资金,劳动力素质等影响,她曾一度想过放弃。经历过重重阻碍的郭绪霞没有气馁,并带动起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现在她们生产的产品已经远销海外。
为照顾孩子老人,从青岛回到挂家村
  郭绪霞和丈夫结婚后一直以打工为生,虽然在青岛人生地不熟,但是每天100元左右的收入郭绪霞也非常满足。有了孩子以后,为了抚养孩子和更好地赡养家中年迈的老人,郭绪霞辞掉了缝纫工的工作,离开了她非常喜爱的青岛某外贸制衣厂,回到了挂家村。
  “心里觉得空落落的。”郭绪霞说,生完孩子之后突然觉得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整天看着孩子的她就琢磨,能干点什么呢?相对于在家的空闲来说,在青岛做缝纫工的几个月还是让她念念不忘。
  郭绪霞告诉我们,她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在看孩子的几个月里,她内心更是非常慌乱。郭绪霞说:“村里的很多村民尤其是妇女,在家照顾老人,空闲时间都在村里的街上闲聊。”她就有些看不惯,大把的时间都浪费了。 
  几个月后,郭绪霞再也按耐不住了,她买上车票,去看望远在青岛打工的丈夫。在吃饭时听有人说“在村里办起制衣厂”的事,她一下子来了灵感。想到了挂家村有很多闲置的劳动力,她告诉丈夫后,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
资金问题与劳动力素质,困扰了一年
  去青岛的这次行程,解开了郭绪霞心中一个疙瘩,回到挂家村后,她开始核算成本,自己办起了农村制衣厂。可是没想到的是启动资金问题、农村的闲散劳动力素质较低问题等,给郭绪霞带来了不小困惑。
  经多方打听和具体了解,启动资金需要5-6万元,当时郭绪霞手里只有靠多年打工积攒下的2万多元钱,于是她就开始各处奔走,最后凑够了5万多元钱。经村镇协调后,给予了场地支持。 
  郭绪霞用仅有的5万多元钱,购买了15台淘汰的二手缝纫机,办起了自己的制衣厂。“钱都解决了,肯定没问题。”郭绪霞说,资金的问题是一个大难题,制衣厂都办起来了,还能有什么难事儿啊!
  “工人不少,能出活的也就一两个。”郭绪霞说,大家一听说自己在家办起了制衣厂,纷纷来报名,她信心满满的接受了服装厂的第一批订单。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一批订单成了她的噩梦。
  眼看就要到交货期了,可是完成了连订单的一半都没有。村里的农村妇女用惯了自家的脚踏式缝纫机,电动缝纫机不太熟悉,加上制衣技术的落后,郭绪霞只能耐心教的同时,晚上自己加班到深夜,才将订单按时交付。 
  “第一年赔了3万多元。”郭绪霞说,工人虽然不出活,但都是一个村的,她还是照样给大家发工资。到第二年时,工人制衣技术都成熟了,就开始慢慢地回本了。
初具规模,20台平缝车每天工作8小时
  谈起制衣厂现在的发展,郭绪霞总是面带笑容,20台平缝机,每天工作八小时,20多名农村妇女成了制衣能手。制衣厂不仅将原来闲散的劳动力聚集到一起,也给村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不用出村,就能挣钱。”村民们说,农闲时他们就到郭绪霞的制衣厂来打工,能得到丰厚的收益,家里有事儿就请假,时间很随意,离家近,能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和老人,她们对这份工作非常知足。 
  据了解,郭绪霞还有一个梦想,她觉得自己的制衣厂给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带来了收益,但是毕竟太小。她想要将自己的制衣厂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让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