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你一池清水,再现儿时记忆
菏泽对农村河塘进行治理,让儿时清水再现,让村庄“活”起来
2014年12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村镇高李村河塘碧波荡漾。
     文/片 本报记者 李贺   
  儿时家乡的坑塘你还记得吗?农村坑塘在防涝抗旱、美化环境、发展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更是许多人美好的乡村记忆。但是现在不少农村坑塘变成了垃圾场、污水坑,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痛。今年菏泽市启动“百塘治理”对农村河塘进行治理,让儿时的清水再现,河塘经过治理发挥了更大的生态、文化、经济效应。
河塘治理 重新唤起儿时记忆
  在牡丹区王浩屯镇西前刘村,76岁的秧歌队队长刘守军带领43位队员,在村北的文化广场上扭起了秧歌。文化广场旁有一片河塘,河面碧波荡漾,河堤整齐干净,岸边有刚种植的小柳树,站在河边让人身心一下子就舒畅了起来。
  “今年夏天之前这河塘可不是这个样子,可以说是不堪入目,让人看起来就窝心。”刘守军告诉记者,原来这是一片臭水坑,村民都往里面丢垃圾,坑边堆满了生活垃圾,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苍蝇满天飞,臭气熏天,村民都恨不得绕着走。
  在多少人心中,村头小河流淌,孩子们在河边嬉戏是他们对家乡的美好记忆。今年夏天,西前刘村村头这片水域纳入了菏泽市“百塘治理”项目,市水利局对这片水域进行了治理。打通进水渠道,清理了河塘,划定保护范围,让原来的垃圾坑变成了清水池。
  “通过村塘水生态治理,让老百姓更多地看到水、用上水、亲近水,享受水给农村带来的喜悦和水利改革发展成果;让老百姓重新唤起儿时的记忆,觅乡音、忆乡愁、爱乡土,再现当时在农村坑塘戏水摸鱼的留恋场景。”菏泽市水利局水生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彭聃说。
  彭聃告诉记者,像前刘村这样坑塘治理的村庄今年一共有66个。菏泽市拿出专项资金355万元,对200个村庄进行20多天的筛选,在全市范围内选择面积相对较大、市民要求迫切、投资少见效快,能给周边老百姓带来较大实惠的村庄坑塘率先进行治理,目前已经基本治理结束。
一片河塘 让村庄“活”起来
  河塘治理为村民带来了干净的环境,更引发了生态、文化、经济多重效益。“自从今年夏天治理了这片河塘,村里就依靠河塘建设起了文化广场,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西前刘村书记刘庆生说,自从有了河塘和文化广场,村民围着河塘散步,在广场上跳舞,村里的生活美了起来。
  与西前刘村一样,牡丹区李村镇高李村的河塘更是水满河美,这片河塘原来是村头的荒地,坑坑洼洼,现在治理后的河塘也是挨着文化广场,旁边就是整齐漂亮的新农村房屋,河塘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完美结合。
  河塘的治理还改善了农村灌溉排涝条件,在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虎头李社区,记者看到刚刚治理后的河塘还没有蓄水。“河塘蓄水之后村北的200亩农田浇地不用发愁了。”社区书记李慎余说,村北的200亩地用现有的几个井灌溉,有时候村民要排队一个月才能浇上。
  怎样才能让河塘发挥更好的作用,是虎头李社区“第一书记”刘道兴思考的问题。“村子后面是杏林,东南是葡萄园,还有山药,河塘蓄水后还可以打造成垂钓园,借契机发展乡村旅游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刘道兴说。
  借助河塘发展村庄经济是不少村庄的想法。“距离市区20分钟车程,我们要打造菏泽第二个穆里村。”西前刘村书记刘庆生也有这个想法。“河塘治理虽是小事,但是却能让农村发展产生多重效应。结合新农村、重点镇建设,治一个、成一个、带一片、长期发挥效益。”菏泽市水利局水生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彭聃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