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圣诞节又快到了,一直奇怪为什么有些人期待圣诞节比传统春节还要热烈。经常能听到身边的人对此现象嗤之以鼻,可节日的热潮来了,一样将他们卷入购物、聚会和大餐之中。圣诞就是这样,由不得你我,来势汹汹,你也只有随波逐流。
我原来以为,圣诞节是准备给少男少女过的。感觉越年轻的人接受新鲜事物就越快。比如我吧,当我还在那个懵懂时期的时候,对于圣诞节的积极性要远比现在强烈。越临近圣诞,越觉得大雪将至,心理上的“圣诞老人”和他那头“驯鹿”就快要到了,莫名的兴奋。要真问起来为什么兴奋,现在来看,那时的我一时之间也无法回答。
现在看到在圣诞节前夕活跃起来的那些少男少女们,不由得就想到了一个词“爱情”。关于爱情,琼瑶阿姨都已经说尽了,我无话可说,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我简单说说自己吧。那是还在少男时期的我,有一年岁末,就在圣诞节前夕。当时的我用现在的眼光看,怎么形容呢,有点傻乎乎的。就在那天,当得知之前暗恋多时的女生“好像已经有”男朋友的时候,心情是十分的沉重,这直接导致了我买的那张圣诞贺卡无法送给她了,借送圣诞贺卡夹带“私货”的计划也无疾而终。没有晴天,也没有霹雳,那天正赶上下雨,我就在冬天四五度的冷雨中“漫步”了两个多小时,算是思考人生吧。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回想起来,那天下的雨基本上是中雨。我回家的时候,我妈以为我掉河里了。洗了个澡之后,我就发烧了。这是圣诞节回忆里我干过的最奇葩的一件事情,之后明白了圣诞节对于人心理上的巨大作用,现在再看那些比我还年轻的年轻人们,就非常理解他们了。圣诞节对于年轻人来说,莫过于叫圣诞情人节。差不多所有中国节都要跟父母过,所有的洋节都要和情人过。圣诞节便是这个规律里最明显的一个。
事实上,圣诞节来中国之后马上就被深深地中国化了,比如平安夜吃“平安果”。所谓的“平安果”其实就是苹果。由于汉语中“苹”字与“平”字谐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充满创意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开始把苹果称作“平安果”,而“平安夜”吃“平安果”,听听,多么理所当然。继承了过什么节都要和吃沾边的古老传统,除夕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堂堂的一个圣诞节,不吃点东西怎么过。
还记得七八年前,10名博士联名发出倡议“抵制”包括圣诞节在内的洋节,一时间坊间就起了议论。博士们的理由是诸如商家大搞圣诞攻略是利益驱使,人们购物狂欢实属盲从,后果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导致“中国文化主体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后面的名词我基本听不懂了。意思就一个,大家不要过圣诞。
或许是博士们在象牙塔里面呆得久了,看问题甚为认真。殊不知国人搞什么东西都喜欢自己改造,没人把圣诞节搞得太认真。既不会有教堂唱诗班,也没有什么传教布道的教士。国人是全不管那一套,拿来主义甚为痛快。在圣诞节购物也好,聚会也好,都不过是找个理由快乐罢了。我相信99%的中国人圣诞节的时候绝对不会联想到耶稣。倒是年年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街边一个卖臭豆腐的,也要买一顶红帽子,头上带一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