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消费·网购
2014年12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D10
2014.12.19 星期五
消费关注
天猫淘宝羽绒服七成质量不合格
2014年11月,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线上市场,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对天猫、淘宝在售羽绒服进行了质量抽检。在被抽检的38个样品中,仅9个样品合格,合格率为23.7%。在不合格的29件样品中,有26件样品完全由粉碎毛、毛片或者化学纤维填充,这种产品根本不能叫羽绒服,是恶意欺骗消费者的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无法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甚至还会引起过敏或哮喘等疾病。
本次抽样购买工作在11月11日结束。中羽协在天猫、淘宝上匿名购买了销量排名比较靠前的羽绒服38件,其中男装8件、女装21件、童装9件。38件样品于11月15-18日分别寄给两家由国际羽绒羽毛局认可的中国检测实验室检测。这两家实验室是具有丰富羽绒制品检测经验的专业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以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为检验依据,对样品的绒子含量、含绒量、蓬松度、清洁度、耗氧量等主要指标进行检测。在38件样品中,绒子含量不合格28件,蓬松度不合格26件,清洁度不合格3件。 (据财经网)
天猫淘宝京东销售13种假蜂蜜
12月15日,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2014年网售蜂蜜抽检结果显示,在淘宝、天猫和京东商城销量较好的20款蜂蜜中有13款产品掺假,掺杂了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非蜂蜜物质,这些经过“加工”的蜂蜜产品仍以“土蜂蜜”自称,令消费者真假难辨。
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抽检结果通报,协会共抽检了淘宝、天猫、1号店和京东商城销量较好的28批次标称蜂蜜的产品。结果显示,“蜂品世家”、“宜蜂尚”等品牌的13批次产品样品被检出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非蜂蜜物质,其中,11批次问题产品来自淘宝和天猫,2批次问题产品来自京东商城。
中国蜂产品协会在蜂蜜抽检中还发现,网售低价蜂蜜掺假严重,一些网售蜂蜜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在销售,根据对每斤售价低于或等于10元的5款蜂蜜产品进行检测,均发现非蜂蜜物质。还有部分网售商家用普通蜂蜜冒充特种蜜、土蜂蜜等,存在欺诈行为。
除了近半蜂蜜产品涉嫌掺假,中国蜂产品协会的调查同时发现,部分网售蜂蜜涉嫌虚假宣传。有些电商打着老蜂农的幌子,以鉴别蜂蜜真假、揭露内幕等为嘘头,散布不实言论,传达错误信息,对消费者产生了不良误导。
此外,部分网售蜂蜜产品为散装或简易包装,无生产许可(QS),生产者不具有生产经营资格。抽检中发现,在淘宝和天猫上销量前十位的产品中,有5款没有标示任何品牌,以散装蜂蜜的形式进行销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据新华网)
抽检结果公布后,天猫、1号店等都对涉假事件发表了回应,表示已将涉假及不合格商品全部下架,并对涉假店铺进行了冻结、清退处理。然而,在消费者无限信任、监管部门联手治理的背景下,各电商平台依然我行我素、顶风而上,还是令人无比失望。同时,这也让更多的消费者意识到自身维权的重要性。
“网购有两种方式抵消了买家的戒心:第一,支付宝——只有确认商品良好才会付钱到商家;第二,遇到不良商品后买家可以给‘差评’”。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梅宁律师说,“这样就给买家一个信息:电商产品质量值得信任,无须提防。事实上,质检总局的这次抽查就说明了问题。”梅宁认为,买家不可能掌握产品的各个检测指标,所以电商应当承担更大责任。“新消法规定,网购平台如果明知或者应知它销售的商品是虚假、伪劣的,却不采取措施去屏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他建议,对于电商不诚信或售假等问题,可以建立和完善征信制度,将不良记录计入征信系统。
此外,网购维权也是消费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计静怡指出,与在实体店购物时相比,消费者在网购平台上购物时遭遇假货时,维权面临更多困境。计静怡提醒消费者,一旦维权走上法律诉讼程序时,提供发票、交易截图、收货流程的证明会有利于消费者维权。因此,在网上购物过程中,保留交易证据很重要,包括售后与商家交涉时尽量不要用电话,要保留聊天信息,收货信息。特别是在购买大额产品时,要注意向商家索要发票,这样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今年双11期间,阿里巴巴571亿元的总销售额比去年增长59%。而就在消费者疯狂消费的同时,国家工商总局也悄然行动起来。
12月11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公布了今年“双11”期间对各类B2C类电商平台当天促销产品的抽检结果。抽检结果显示,已确证8个批次的样品为假冒商品,另有7个批次样品商品质量不合格或标签不合法。“双11”期间,工商总局网监司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各类B2C类电商平台当天促销的商品进行了抽检,这些B2C平台包括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亚马逊、苏宁易购、聚美优品、唯品会及旗下的乐蜂网。
抽检结果显示,在207个批次样品中,大部分为合格真品。已确证8个批次的样品为假冒商品,其中天猫3个,1号店2个,乐蜂网、苏宁易购、亚马逊各1个。据悉,这次检出问题样品涉及鞋、箱包、配饰、礼品、化妆品、数码配件六个品类,检出率为10.6%。涉及的品牌有新百伦、阿迪达斯、博柏利、芝宝、雅诗兰黛、伊丽莎白雅顿、金士顿、蔻驰、万宝龙、希格等国际知名品牌。
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已部署相关地方局依法从严查处相关违法经营者和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并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双11”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质量抽查公告,从天猫、京东、亚马逊、当当、1号店、凡客、王府井等电商平台共抽取359家企业的502批次电商产品,主要包括儿童玩具、服装、鞋类、背提包、小家电5大类14种产品,结果显示,抽查合格率仅为73.9%,110家企业的131批次电商产品被查出不合格。其中,不合格产品检出率超过30%以上的有7种。
鉴于抽查结果的不令人满意,为了让即将到来的网购大促做到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国家工商总局特别在“双11”前期约谈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10家电商企业。要求电商企业规范“双11”促销行为,梳理以往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防范。国家质检总局也在“双11”期间拿出了切实的行动,开展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采取“神秘买家”直接从电子商务平台买样等方式进行抽样,以消费者投诉较多且2014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合格率较低的日用消费品为重点。
那么,在这样各方合力预警的前提下,今年的电商大促是否交上了合格的答卷呢?一串串引人瞩目的漂亮数字背后,又有着多少你无法获知的可怕真相……
□本刊综合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对外公布,通过抽检确认网售假货仍屡禁不止,天猫、京东、1号店、乐蜂网等电商平台上部分网店在大促期间出售假冒或不合格商品,且售假涉及多个品类及品牌。疯狂抢购的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暗,值得网购一族们深思。
“双11”、“双12”,在电商平台大促期间,为加强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推出了多项监管措施,力求为消费者的“购物车”把好质量关。然而,网购大促的硝烟刚刚散去,问题便来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