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的新家”
老两口从蜗居到“豪宅”的备战
2014年12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日,老两口拉着行李运往位于省城西蒋峪和苑的新家。杨惠英兴奋地说:“看,那是我们的新家。”
  新家的衣橱是老两口跑了好几家家居城“淘”来的,再也不怕衣物长毛了。
  杨惠英抱着打好包的箱子进了新家,浑身是劲。
  老两口租住的老房子里有个吊床,上下都要爬梯子,以前儿孙回家过年就睡在上边。
  ◤在新家里,老两口将儿孙的照片仔细地擦拭干净,看了又看。
  ◥2013年11月22日,杨惠英摇到号之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文/片 本报记者 王媛   

  12月10日早上,冬雨过后的济南冷得凛冽,省城的杨惠英、王有声老两口心里却暖烘烘的。一大早老两口就将打好包的箱子装在小推车上,关上店门,一前一后地去坐开往西蒋峪新房子的公交车。其实,这已经是老两口搬家的第十几趟了,虽然大的家具是卖家具的送货上门,但是老家里的衣物、锅碗瓢盆等,都是俩人一点一点拉着小推车来回搬,“虽然累,但是一进了新家,所有的累都没了!”老两口将箱子搬进屋,喘着粗气笑着说。
  时间回到2013年11月22日,杨惠英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那天她和老伴王有声一起参加济南市公共租赁住房公开摇号,当她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她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继而跟老伴一起握紧了双手,期待了大半辈子的梦即将实现了,“终于有房了!”
  杨惠英今年60岁,王有声64岁,两人均是退休工人。自从1996年他们一家三口在道德街十几平米的平房拆迁之后,夫妻俩就带着儿子开始了租房住的日子。在甸新东路,老两口租了十三四平方米的店面,经营着一点小买卖,平时吃住都在店里。两人用所有的积蓄供儿子上完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了长沙,在那里结婚生子。每逢过年过节,儿子一家三口回来探亲,老两口就想办法在店里特制一张“吊铺”,让儿孙住。
  总是这样挤着住也不是办法。老两口因为有退休金,无法申请廉租房。后来王有声在报纸上看到了公租房的消息,于是,他们第一时间去申请了西蒋峪的公租房。
  摇上号之后的一年里,老两口没事就坐上公交车,去西蒋峪公租房转转。那时西蒋峪还是一片工地,老两口经常去看楼房建多高了、绿化到什么程度了、户型都是什么样的……一年下来,足足跑了五六十趟。
  除了去西蒋峪,这一年来老两口还到处看家具。老房子里没有什么家具,橱柜等也都腐朽了。儿子承诺说,以后搬进新房子就买新家具,钱他来出。选好户型之后,王有声特地去房子里量了尺寸,自己画了户型的草图,跟杨惠英一起到处去看哪有既便宜又合适的家具。看到最合适的赶紧买下来,先把货物寄存在卖家那里,“等哪天领到钥匙,你们再给我们送货。”老两口就这样先后买了沙发、床、橱柜等。
  新家不大,45平米,一室一厅,但是在老两口精心布置下,干净而温馨。“终于有个像样的家了,终于圆梦了!”坐下来,王有声感叹说,“等过年,儿子一家三口来了,我们就可以在新家里过年了!”在一旁的杨惠英偷偷抹起了眼泪,跟一年前的眼泪相比,这次更是感恩的泪、幸福的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