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爱心水饺店“员工”:
因为友情,捐钱出力筹集治病善款
2014年12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莱芜鑫馫鱻水饺店位于莱芜市鹏泉西大街,这是一家特殊的水饺店,店内没有老板,也没有固定的员工,所有的账目都会在店内公示。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女护士——谷晶。为了帮她渡过难关,她的同事、同学、朋友出钱出力开起了这家水饺店。
  “这家水饺店是我姐姐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一块凑钱开的,一共出了一万多元。”谷晶的弟弟谷鹏介绍,“鑫馫鱻”水饺店于5月20日开业,店名就是新鲜的意思,意味着让市民吃到新鲜可口的水饺。
  吕娜、杨淑华是谷晶在莱芜卫校学习期间结识的闺蜜,开水饺店的一万多元投资,就是她俩和谷晶的同事解静一起出的。据介绍,水饺店前期筹备了一个星期,包括厨房里的案板、炉子、托盘,都是谷晶的朋友从家里带来的。解静说,开这家水饺店,就是想帮谷晶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谷晶的故事,汇聚更多的爱心。很多好心市民知道后纷纷到水饺店吃爱心水饺,有人点一盘水饺就留下100元钱,众多志愿者也到水饺店进行志愿服务。
  6月17日,谷晶的丈夫领到了5000元的慈善救助金,6月18日,烟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汇来5000元善款。开业不到一个月,“鑫馫鱻”水饺店共筹集善款4万余元,谷晶的银行账号收到社会捐款1万余元。6月20日,带着众人的爱,谷晶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在微信上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充满了感恩。2014年底,莱芜爱心水饺店“员工”入围山东十大凡人善举“20强”。
(记者 程凌润 整理)
养母卖花为6岁养女治病
  这是一段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这是一个被宣告只有十个月的生命,却因为母爱创造了一个奇迹。时代是莱芜6岁女孩刘书欣的小名,养母田丽自从捡到感染了巨细胞病毒的时代后,就一直没有放弃给她治疗。
  “2008年9月8日我跟其他社区协管员巡逻的时候,捡到了这个女婴。”田丽今年51岁,她把女婴抱回家后,给女婴洗了澡换上了新衣服,还带着她到医院检查,却发现她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医生说她最多能活十个月。
  “不管哪里来的都是一个小生命,只要我当一天妈,她就是我的孩子。”田丽说,2006年的时候,她的儿子因为车祸去世,而为了救时代,她还用了儿子的丧葬抚恤费。
  “7月份,时代在济南住院的时候,我就跟着济南一个面塑家学习面塑,他免费教我们娘俩。”今年8月27日时代出院后,田丽就在家里练习做泥塑花朵,感觉作品差不多的时候,她就开始一边做花一边卖花,她的新年愿望就是多卖些花多挣点钱给孩子治病,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各方面享受正常孩子的待遇。
(记者 程凌润 整理)
奔赴云南鲁甸灾区救援的莱芜蓝天救援队
  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牵动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的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一股强大的救援力量汇聚鲁甸灾区,莱芜的救援力量也及时奔赴到了一线。参与救援的5名莱芜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圆满完成救援任务,队长“霸气⑩足”(网名)在救援期间以简洁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难忘的10个日夜。从这位硬汉简洁的文字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场可歌可泣的生死救援。
  “越危险越要挺进,只有挺进才能解救更多的灾民”。队长“霸气⑩足”告诉记者,在刚开始救援的几天,灾区余震不断,开车从山体旁经过,被落石砸中是太平常的事了。其实,所有的险情都在救援队员们的意料中,不然他们不会在出发前悄悄留下电子版遗书。
  “我想说:蓝天救援需要的是坚持。”队长“霸气⑩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正因为坚持,莱芜蓝天救援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发展起了100多名随叫随到的志愿者;因为坚持,主力救援队员们从加入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了周六,他们把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了艰苦的实战演练中。“哥们儿们聚在一起,出生入死,不为别的,就为了尽一己之力,在危难时刻能帮人一把。如果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那么希望你日后在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伸出援手,将爱传递下去。”五兄弟道出了他们心中的期许,他们希望更多坚实而温暖的力量加入到红十字蓝天救援队。
(记者 郭延冉 整理)
微心愿,5年圆了2400个
  一本书、一个包、一双鞋……对不少人来说,只能算是芝麻大小的心愿,可对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言,它们有时会有梦想一般的意义。莱芜的王仕锋喜欢摄影,镜头里大都是弱势群体,拍着拍着,他迷上了公益。2010年以来,他与400余名草根志愿者圆了2400多个孩子的微心愿。
  2003年王仕锋发起成立了莱芜市青年摄影家协会,7年后,协会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把镜头聚焦到农民工子女群体身上。他设计了“千语心愿卡”,孩子们需要啥就写在上面,有的需要一个书包、一本字典,还有的需要一双运动鞋、一件羽绒服。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帮孩子们实现。该服务队还发起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1+1”活动,帮助近千名家住山区的农民工子女完成感受城市的愿望。五年时间里,服务队共帮助2400多名农民工子女完成了“微心愿”。
  迄今王仕锋捐出了15万元。“虽然自己挣得不多,但看到有人比我还困难,总想帮一把。”王仕锋说,做这些不图名、不图利,就为了帮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 程凌润 整理)
莱芜水暖工人崔建国央视出彩
  3月16日晚,在中央一套播出的《出彩中国人》节目中,43岁的莱芜水暖工师傅崔建国将自己制作的四台机器人带上了舞台。他与他机器人的出彩表现让三位导师都毫不犹豫地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采访得知,崔建国带上《出彩中国人》舞台的四个机器人都是利用废旧品制作的,与我们平常看到的机器人不同,看上去有些简陋、破旧。原来,崔建国原本是修理摩托车的,手头经常有一些废旧摩托车零件,他的机器人全部是废物利用制造出来的。这位朴实的水暖工人,业余制作机器人的初衷并非个人爱好,而是为了给女儿圆梦。在尝试给女儿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他发现这是件很有乐趣的事,也渐渐被吸引进去。
(记者 郭延冉 整理)
“熊猫侠”刘俊贤深夜撸袖助产妇
  3月2日23点20分左右,莱芜市中心血站供血科值班人员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位RH阴性B型血的产妇因生产急需备血,以防生产时发生意外。由于情况紧急,工作人员迅速找出稀有血型档案成员名单,挨个打电话。由于这时大多数人已入睡,电话打了一通又一通,不是关机、不接听,就是还没说清就被挂了电话。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血站工作人员越发紧张。终于,在拨打了十几个电话后,找到了家住口镇港里村的刘俊贤。从口镇港里村到莱芜市中心血站有30多里路,开车到城里也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51岁的刘俊贤接到电话后,一分也没耽误。进血站的第一句话就是:“快抽吧,需要多少就抽多少。”零点40分,400毫升的救命血流进了血袋。凌晨4点多钟,产妇翟女士顺利产下一名6斤多重的男婴。
  刘俊贤在2009年一次义务献血中得知自己是RH阴性B型血,得知自己血液的稀少性,此后只要一接到血站电话,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赶去献血。尽管家人心疼他,但刘俊贤每次的回复都是:“救人要紧,在我这里一分钟也不能耽误。”
(记者 郭延冉 整理)
阔别44年,援越老兵通上话
  家住济南章丘的“援越抗美”老兵黄龙贵近年来一直在寻找家住莱芜的老战友邵传贵,写信到报社请记者帮忙寻找,几经打听,记者在4月6日上午找到了莱芜市苗山镇灰堆村的邵传贵。 
  今年70岁的黄龙贵和71岁的邵传贵是1965年12月26日一起入伍。当时新兵连在天津某地集训两个月后,于次年2月10日,分配到位于包头市的高炮八师二十四团一营一连炮排三班。1968年1月9日,两人入越作战。邵传贵老人说,他和黄龙贵当年在同一个战壕,一起经历过生死。1969年,两人从越南回到天津,当年6月,又随部队调往上海市,担负起虹桥机场的保卫任务。1970年4月,黄龙贵调到西安导弹学院学习,从此和邵传贵失去联系。
暖心司机樊立平自掏腰包装棉坐垫
  11月20日,乘坐K1路公交车的市民惊喜地发现,在车牌号为鲁S37822的爱心车上,前排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上都铺上了棉坐垫,这些都是驾驶该车的樊立平师傅自掏腰包购置的。
  樊师傅说,虽然K1路公交车是空调车,目前车内空调也都已开放,但每天开头班车时,车座都是冰凉的,车上的空调一时半会根本暖不了冻了一夜的座位。“早上头几班车老年人乘客比较多,自从莱芜市办理了老年免费乘车卡,老年人更爱早起乘公交去赶集买菜了。入冬以来,我看一些老年乘客自己带着棉坐垫上车,有的下车时还会落在车上。我想干脆我自己买一些坐垫放在车上,老人们出门就不必自带了。” 
  记者看到,这辆公交车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上车便能看到几盆颜色艳丽的装饰性假花,还有几棵耐冷的盆栽植物;投币处设置了爱心药箱,内有创可贴、晕车药等常备药;刷卡处挂着5把折叠伞和一些塑料袋;驾驶室旁边还贴着几张雷锋头像,上面印着“需要帮助您请讲”。 
(记者 郭延冉 整理)
经历传奇离聚的弃婴双胞胎兄弟
  2012年夏天,莱芜市儿童福利院先后接收了两名只有2斤多重的新生弃婴。谁也没有想到,这对被分别抛弃在莱城区和钢城区的新生儿竟是双胞胎兄弟。
  被分别遗弃在莱城区和钢城区的小兄弟俩阴差阳错地团聚在了莱芜市儿童福利院,但他们的关系是后来才被慢慢发觉、确定的。两兄弟相似的哭声、越长越像的样貌让大家猜测到他们可能是双胞胎。后来,工作人员通过查看两个孩子的捡拾时间、两个孩子入院时的小被子等接警记录,发现两个孩子是同一天晚上被发现的,襁褓也是一样的,为了进一步确定,福利院又联系公安部门给两个男婴做了DNA鉴定。不出所料,两个孩子果然是亲兄弟。
  然而,就在兄弟俩一岁时,弟弟被确诊为脑瘫患儿。福利院工作人员对缘缘进行了脑瘫评估、康复矫治,经过近两年的针灸、推拿等康复训练,缘缘已经会自己爬行、张口说话了。而健康的哥哥福福日前被一对夫妻申请领养。
(文中兄弟俩名字为化名)
(记者 郭延冉 整理)
莱芜12岁女孩入围央视读书比赛
  网络时代让阅读逐渐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然而,莱芜有一位“00后”女孩韩文佳却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她已经阅读了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300余本课外书,还成功入围了央视科教频道“读书少年”35强。
  “她最喜欢读史书和传记。”韩文佳的妈妈于燕峰带记者来到韩文佳的书房,靠墙的书橱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她告诉记者书橱里面有400多本,大部分是史书和传记,而她的女儿已经阅读了300余本。
  于燕峰向记者介绍了女儿成功的经验,让孩子成才不一定非得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关键在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发现之后还得引导和支持,并且要让孩子一直坚持下去。
(记者 程凌润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