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闪耀的黎明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奚凤群
  如果有一种金属元素对人类的诱惑与折磨能延续几千年,且能挑起战争与征服、催生帝国与货币、夷平高山与森林,那么它一定是化学符号为Au的金。
  开篇,先科普一下“黄金”知识。
  据说黄金并无起源说,但历史上使用黄金最多的是古埃及,他们的法老总是坚持埋葬在黄金这种“神之肉”里;《圣经·马太福音》提及的东方三博士带来的礼物之一是黄金,《圣经·启示录》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时,特别指出由纯金制作而成。可是,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金和银都还只是存在于地壳的金属层。但喜欢探险的人们发现了它们。14世纪,征服了奇穆帝国的印加人,命令奇穆的金匠为太阳神庙的每一寸墙壁都镀上了金子,因为对于印加人而言,黄金是他们钟爱的“太阳的汗珠”。到了15世纪,依然是在黄金的驱使下,西班牙打败了蒙特祖玛,获得了阿兹台克的大量黄金储备,以此复兴了西班牙经济。1531年,Pizarro入侵秘鲁后,俘虏了印加的统治者,并立即下令融化印加所有的黄金运回西班牙。度娘说,如果有一种金属元素对人类的诱惑与折磨能延续几千年,且能挑起战争与征服、催生帝国与货币、夷平高山与森林,那么它一定是化学符号为Au的金。可是,Au的名称原本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意为“闪耀的黎明”。
  黄金之所以被称为稀有贵金属,根本原因便在于它量小、价值大。据说在整个地球的地壳中,只有十亿分之三是金。而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人类历史也只有4000年的黄金开采史,开采的总金量只有16.1万吨,勉强能够填满两个符合奥运标准的游泳池(50×21×1.8米),其中半数以上还是在过去的50年中挖出来的。现在全世界可供交易的黄金大概只有7万吨(实际流通量约为2.5万吨),如果用全世界60亿人来衡量,人均只有12克。不仅如此,现如今,开采黄金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是南非160公里长的金脉,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樱桃般大小的金块,都几乎被挖光了,剩下的黄金都是埋在偏远角落里的残迹。
  所以,黄金的特性决定了它从走出地壳的金属层,走到冶炼炉中,走到市场上的那一刻起,便成为了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正如马克思所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金银来到世间,它不是天然来充当货币的作用;但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货币,那么货币最终一定要落到金银的身上,特别是黄金的身上。
  在咱们中国,“黄金”更是一直深入人心。汗牛充栋的书籍,无穷尽的诗词歌赋、民谚俗语,都将黄金作为描述的主体。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人们表示珍爱的时候,也都以金玉为喻。我们熟悉的包括李商隐的“黄金堪作屋”、欧阳修的“展尽黄金缕”、白居易的“钗擘黄金合分钿”以及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历史上的汉武帝,年轻时的他为了表示对陈阿娇的爱情,便曾许诺:“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这个“金屋藏娇”的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信不信,如果刘彻计划用来藏娇的“金屋”真的建成,那么他一定会使用来自山东的黄金,因为《汉书·武帝传》记载:“泰山见黄金。”而考古发现也支持胶东半岛悠久的黄金开采史。
  现如今,众所周知的是,“中国黄金在山东,山东黄金在烟台。”因为中国黄金探明储量在山东的集中度最高,而山东的黄金又集中在烟台,尤其是莱州和招远一带。莱州有一个小镇名叫“金城”,其得名便是源自丰富的黄金储量。分布着2000多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和1000多个古老矿洞的招远,自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就有“金城天府”之美称。在招远,最著名的是玲珑金矿,从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开始,历代皇帝便多次派遣大臣来玲珑督办矿业采金。抗日战争爆发前,山东招远已经是亚洲最大的金矿产地。
  笔者去招远玲珑镇参观时,曾经专门去了电视剧《大金脉》的拍摄现场。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看中了亚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地山东招远的黄金资源,制定了“金百合计划”企图掠夺黄金,当地的采金人为保护金矿而与敌人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较量……这个故事真实可查。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究竟从招远掠夺去多少黄金,说法不一。据《中共招远地方史》记载,从1939年7月至1945年8月,日寇从玲珑金矿掠走富矿石20万吨,金精矿5万余吨,纯金16.5吨,白银38.4吨,铜6226吨,还有大量硫。《招远文史资料·招远玲珑金矿考略》记载,1900年至1945年,日本等帝国主义掠夺玲珑黄金73.29吨。1978年出版的《玲珑金矿史》也记载:据不完整资料统计,日本帝国主义仅在军事占领招远的6年半中,掠夺黄金16.5吨、白银38.45吨、铜6226吨,还有大量的硫。
  日寇疯狂掠夺玲珑黄金资源的历史虽已成往事,但是日本侵华的历史不容否定和歪曲。而我此时想要表达的是,仅就黄金而言,在各个时代,它都被赋予神话般的力量,它在诱惑着人们,更在折磨着人们。所以,美国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才会在《黄金的魔力》一书中说:“从来没有人搞得清楚,是我们拥有黄金,还是黄金拥有我们。”
  (本文作者供职于某大型黄金企业,著有长篇小说《国家利益》和《女人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