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慈善新趋势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的作用愈来愈加彰显,在将来,个人在公益事业中也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个人捐赠将是主流
  去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慈善学院教授德怀特·F·伯林盖姆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次公益讲堂上曾介绍,如今在美国,非营利性公共慈善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服务性收费、私人或公司捐款以及政府捐赠这三大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全美来自各地的服务性收费占到了非营利组织总收入的一半,政府的物资捐赠约占25%,剩余的部分则由个人、公司及其他方式补充。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企业在捐款活动中并没有扮演“主角”,相反个人遗赠却发挥了相对巨大的作用。
  在美国,非营利组织每年都会举办大型年度筹款活动,以专题挑战、建筑物募款等形式,调动起社会志愿者和公众加入其中,完成资金的筹措和募集。伯林盖姆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将个人、组织与社会很好地连接在一起,既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又加固了个人的捐款意愿。
网络捐赠潜力巨大
  网络捐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专题网站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的捐赠行为。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捐赠成为了时下流行的捐赠手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当今社会搭建起一个以良好关系为前提的“捐赠网络”,在这个网络的辐射范围内,人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奉献自己的爱心,同时那些具有志愿活动倾向的人也可以更简单地接触到NGO组织,参与到互动中来。以美国为例,2014年,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网上捐赠网站www.globalmedia.org所募善款占募款总额的6.4%,这一数字比2007年增长了12倍,可见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在慈善捐款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在美国,社交网络和电子邮件仍为各类社会组织与公众取得良好沟通的两大方式。调查显示,美国使用社交媒体的用户中,55%获得捐赠信息的受众会选择捐款。另一项调查显示,公益组织每发送1000条筹款邮件,都会获得17美元的捐款。按月份定期捐款的人每年总捐款额较一次性捐款人高出42%。
线下活动——
另类的捐赠新选择

  青年人对于新鲜事物和社交活动往往有着天生的洞察力和偏爱,因此通过举办各类线下参与的活动召集青年人将热情转化为行动力无疑是最容易被80、90后接受的捐赠方式。在跑步和骑行活动中,收到活动邀请邮件的参与者比未收到邮件的参与者参与捐赠的概率高出76%。
  未来,全球财富仍会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资金也会流向公益领域。因此,如何将传统与创新化的捐赠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捐赠效率最大化的关键所在。无论是线上捐赠还是线下活动,清晰地阐述捐款目的、坚定捐款人捐款信心,同时调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公益领域都是日后非营利性组织运营的核心要务。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