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老教师仨月学会弹琴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月9日,教师志愿者正在对参训的乡村教师进行舞蹈测评。
     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和齐鲁晚报共同举办的“送教下乡”活动持续进行中,1月9日,第8次送教,50名教师志愿者来到郓城县南城中学。
  虽然临近期末,但无论是从全省各地赶来的教师志愿者,还是郓城当地的乡村教师,热情不减,歌声笑语响彻校园。
文/片 本报记者 许亚薇
  “他们的谢意让我感动”
  到农村学校考察,寻找农村老师最欠缺的技能。

  1月9日至11日,省教师教育学会的志愿者们第8次来到郓城。除了给当地教师上课、准备汇演,本周,音乐学科还进行了舞蹈、键盘、声乐三个模块的期中测评。
  10日上午,舞蹈模块的专家对郓城当地教师进行了舞蹈期中测评,“不错,都有进步,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济南市市中区少年宫舞蹈中心主任隋岩说,虽然还有不少老师跳得不尽如人意,但与前一次测评比起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们对我们的谢意,让我很感动。”1月8日,作为此次音乐学科负责人的齐鲁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英梅早已来到郓城,她前往当地农村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希望发现当地农村学校及农村教师最欠缺的教学技能。来年春天,如何用有趣的方式把知识教授给孩子成为新的课堂内容。
  在山东省实验中学英语教师高慧燕看来,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如何用心把知识教给学生显得更加重要。正如她的博客名所写的那样——慧眼识人生,用心做教育。
  “今天的课堂上,我讲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哪怕能够影响到一个人,我也很满足。”51岁的高慧燕行事低调,她笑言只想做事,并不愿意太多人认识自己。
学会琴教歌不再怕跑调
  “下学期好好学,争取学更多知识。”

  10日上午,50岁的夏月娥双手拿着音乐课本,紧张地走进了位于南城中学二楼的考场。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向两位键盘教师点头打招呼,然后说:“我弹不好,只用右手弹旋律啦。”
  在教师志愿者笑着应允后,夏月娥弹起了小学音乐课本《小红帽》的旋律。“太紧张了,不然能弹得更好。”走出考场,夏月娥低下头,面带笑意。其实,对于夏月娥而言,这已经算是很大进步,在去年9月开始培训前,夏月娥根本没摸过电子琴。
  夏月娥是郓城县武安镇杨庄小学的语文和数学老师,同时给自己所带的二年级某班担任音乐老师。“以前音乐课就只是唱歌,有时候唱得不对自己都不知道。”夏月娥笑着捂住了嘴。
  现在,夏月娥可以在电子琴上弹奏一首歌曲的旋律。唱得不准,也可以跟着电子琴进行纠正。“下学期好好学,争取学更多知识。”夏月娥显得很有信心。
  “年纪大、基础差的老师更需要培训,她们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郓城县教育局音乐教研员张英华说,下个学期,希望这些基础较差的老师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提升全县音乐教学水平。
送教经验将向全省推广
  要让优秀的当地教师为乡村教师授课。

  “作为试点,山东省教育厅、省教师教育学会和齐鲁晚报联合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在菏泽郓城开展一个学期以来,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展现出诸多不足。”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教育志愿者分会负责人毕诗文说。
  自2014年9月13日起,每隔一周,来自全省各地的音乐和英语学科教师志愿者便会齐聚郓城,展开为期一天半的教师培训。“无论是教师志愿者还是当地老师,积极性都很高,让人感动,但是,在组织的过程中,也不乏舟车劳顿。”毕诗文说,老师很累,支出也不小,这是教师志愿者的一次试点和探索,希望通过这次尝试,找到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
  毕诗文表示,这次活动为期一年,在这次活动结束时,省教师教育学会将举行研讨会,讨论这一年来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制定出全省教育志愿者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
  “可以发动全省各区县招募教学水平一流的一线教师,集合到省里培训,然后让这些教师为当地乡村教师讲课。”毕诗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此外,省教育厅、省教师教育学会也会将此次郓城“送教下乡”试点的学科培训经验结集成册,下发各市研究学习和使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