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奶难融资难,奶农快挺不住了
期盼:尽快出台扶持政策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面临行业寒冬,不少奶牛养殖户愁眉不展,有的开始卖牛。  本报记者 王传胜 摄
     本报记者 王传胜                                                 
  1月13日,聊城一家奶牛场的老板愁眉不展,近期他们接到乳企“通牒”:本月20日起,不再收他们的奶了。连日来,记者走访临清、冠县、东昌府区等奶牛行业发现,受国际低价奶源冲击和部分乳企限收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奶牛场面临卖奶难和融资难,出现了卖牛倒奶现象,奶农进退两难。
奶农为销奶到处“跑路子”
  “现在乳企限收,我们卖不了的鲜奶要想尽各种办法处理。”最近一直为销路发愁的张经理说,他们的奶牛场每天产奶量3吨多,但是合约乳企也就收购2吨多,剩余的牛奶大多送到了鲜奶吧。 
  有朋友从电视上看见外地出现倒奶现象,打电话询问他们有没有倒奶,张经理只能告诉朋友“暂时还没倒”。张经理苦笑着说:“倒奶也是迫于无奈,卖不完又放不住,不倒掉怎么办?” 
  “前年行情好的时候,几家乳企到我们这里抢奶,竞相提价。”想想曾经的辉煌,张经理不停地叹息。为了把每天的牛奶销出去,他们到各大乳企“跑路子”,但每次都是心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作为最下游的奶农,他们根本没有话语权,困境越陷越深。 
  张经理坦言,他们现在是在咬牙坚持,希望有一天能好起来,盼望这一天来得快一些,现在已经快挺不下去了。 
  该奶牛场的情况并非个案。据了解,冠县有10家规模奶牛场,面临的情况大抵如此。柳林镇一家去年新上的奶牛场,最近已开始找下家,准备低价处理奶牛,曾找到张经理,被婉言拒绝了。 
  “现在奶牛行业处于低谷期,是接手的好时机,可是我们哪有资金?”张经理说,他干这一行三年多了,目前确实遇到了困难,但不甘心就此罢手。
农户堵着门要收回借款
  “进,没有资金;退,就得倾家荡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场主介绍,面对现在的行情,奶农进退两难。“乳企对我们送去的奶挑三拣四,要求我们提升设备,我们也想上好设备,可是到哪里去筹钱?” 
  据他透露,奶牛属于活物,到银行贷款没法做抵押,只能是高息向周边农户融资,以前行情好的时候,都愿意借钱,但自从各地出现了杀牛倒奶的情况,根本没有人肯借钱,一些已经借款给奶牛场的农户,担心收不回资金,也开始堵着门要收回。 
  冠县一家奶牛场场长说,咱们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奶粉,如果不尽快出台扶持政策,万一出现大批奶牛场倒闭,到时候再想重新发展就很难了。他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贷款、补贴等扶持政策,帮助奶农渡过难关。 
  聊城市畜牧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为应对这一轮冲击,省局要求密切监测各奶牛场的情况,每周一上报一次。该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份本周报表显示,企业拒收生鲜乳50.8吨,拒收的这一部分去向主要为散卖,也出现一些倒奶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目前的行情,记者采访聊城市畜牧局以及各县(市、区)有关专家,他们一致认为是受到进口奶粉的冲击。“冲击特别大。”东昌府区畜牧局孙姓科长说,区里有三家奶站,鲜奶收购价格一降再降,奶农日子普遍不好过。 
  临清一家大型奶牛场高经理表示,不少散户难以支撑,为了避免杀牛卖牛,可以考虑租给大型养殖场,这样起码能把奶牛保住。“大型牧场在竞争中往往占据优势,而散养或中小型养殖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高经理介绍,为了应对这一波冲击,奶牛场投入巨资建设标准化牛棚,购置了先进的设备。 
  前不久,高经理应邀参加了我省提升奶业竞争力座谈会,会上一位多年经营奶场的场主现场哭诉,无力应对目前的这一波冲击。对此,省有关部门分管领导表示“打铁还得自身硬”,鼓励养殖企业更新设备,提高奶品质量和单产。 
  高经理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他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哪一行都是如此,只有想法设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应对市场冲击。 
  “对于奶牛行业来说,2015年将是最寒冷的冬天,也是一个行业洗牌的过程,肯定会死一批。”高经理说,经历过阵痛期,淘汰中小产能,长远来说有利于鲜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但需要政策给留出转型升级的时间,毕竟我国奶牛市场起步太晚。”一名业内人士分析,进口奶粉来得太猛了,国内奶农们还没有准备好。国内奶业还没完成产业升级,经不起这样的冲击,主管部门应尽快拿出扶持政策,来保护民族产业。此外,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我国奶牛养殖由“散、弱、小”走向规模经营,推动我国乳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奶业转型升级 需要时间
谁来帮奶农熬过难关
 记者手记 
  连日来,记者深入聊城多地采访奶牛业行情,总感觉很多奶农在刻意遮掩什么,不敢说出实话。果不其然,这种感觉在老牛(化名)一通电话诉说后得到了验证。
  老牛说,他婉拒了记者采访后,思前想后,心里憋屈得慌,有一肚子话想说,不说心里有愧。他再三要求记者不要写他的名字,才说出了一些心里话。为什么奶农有苦难言?因为话语权掌握在乳企手中,担心说了实话再也没处卖奶。
  目前,奶农最难的就是卖奶和融资。老牛说,很多奶牛场生产的鲜奶质量达标,但乳企总是挑毛病,想方设法少收,剩回来的奶,要么被奶贩子以低价收走,要么就偷偷倒掉了。
  对于奶农来说,现在是进亦难退更难,老牛甚至说出了想要寻死的话,记者心里一震。老牛说,在银行拿不到贷款,只能以高息向农户借钱,但现在整天有借款户堵门要账,因为他们担心要不回钱。
  老牛的这番心里话,说出了奶农的心声,他们盼望国家尽快出台补贴政策,希望政府能出面帮助奶农贷款,熬过眼前的难关。
      (王传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