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救助入住服务大厅
一个月临时救助40名困难群众
2015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肥城1月13日讯(记者 刘真) 为了更好地救助困难群众,2014年12月,肥城市打造了综合大型救助平台,建立了城乡居民救助服务大厅,完善了“社会救助管理系统”,截至目前,一个多月时间,临时救助困难群众40人。
  “多亏了救助中心的帮助,让我度过了难关。”肥城市高新区南仪仙村的邹先生说,他患脑出血,留下严重后遗症,住院医疗花费巨大,妻子三级残疾,女儿正上小学,家庭十分困难。邹先生家人通过肥城市困难群众救助中心提出医疗救助申请,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医疗救助金2500元。
  据了解,自2014年肥城按全市总人口8%的比例采集困难群众家庭基本数据信息,建立覆盖全市所有部门、单位救助对象统一的困难群众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所有救助对象从数据库中选择,利用集中救助软件系统,分类排列困难群众贫困程度,达到困难群众排名的自动生成、自动升降、自动提示的技术要求,使最需要救助的对象始终排在最前面。
  同时,肥城市出台《肥城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制定了《肥城市关于开展“救急难”工作试点工作方案》,率先在泰安市开展了临时救助工作,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强化了动态管理,解决了群众“求助无门“的问题。
  截至目前,肥城市通过系统选择并救助各类困难对象11019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40人,发放临时救急难资金16.8万元,发放低保金5758万元,发放五保资金909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