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大刀记》热映热播
红色题材开年受追捧
2015年0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5年开年,徐克指导的《智取威虎山》票房直指10亿。无独有偶,山东卫视自制大剧《大刀记》17日全国开播,该剧首播当天就取得收视率1.045%,市场份额2.687%的成绩。两部红色经典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红色经典改编在当下影视行业存在的巨大市场价值。
  本报记者 师文静

50后、60后的青春记忆
  《大刀记》作为近年来首部反映山东鲁北人民浴血奋战的乡土抗战作品,当地百姓的群像塑造与地方民俗文化的全景展示自然也成为该剧的一大看点。电视剧一开篇长达一分半钟的流畅长镜头,将“杂技之乡”宁津县古朴有趣的街头民间杂技技艺顶缸、喷火、耍猴、金枪刺喉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另外,剧中主演们对山东人直爽仗义性格的准确演绎也得到许多山东当地观众的认可。
  在电视剧《大刀记》拍摄播出之前,小说《大刀记》早已深入人心,成为50后、60后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但基于当时历史年代的特殊性,许多原著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都未能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亮剑》导演赵浚凯本着尊重原著、还原事实的目的,拍摄出这部新世纪版本的抗战史诗巨制《大刀记》,将活在原著中、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搬上荧屏,无疑弥补了当年电影版本留下的空白和遗憾。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票房过8亿直指10亿,至今依旧一路飘红坚挺在票房榜,为什么?因为观众看腻了手撕鬼子的抗战神剧,而老爷子另辟蹊径以武侠的套路翻拍了这部经典红色样板戏。《大刀记》这一点跟《智取威虎山》很像,同样改编自经典著作,而导演赵浚凯竟也将宁安寨打造成一个卧虎藏龙的英雄好汉聚集之地。不再是简单的喊口号、杀鬼子,而是通过巧妙的剧情设计,亲情跟爱情的交错融合,成功表现英雄人物的热血豪情。说简单些,就是让观众有代入感,而且观众也愿意置身其中感受豪情。
红色题材深入人心
  谈起红色经典改编,《智取威虎山》发行方、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认为,除了题材家喻户晓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制作质量过硬,可以说,这个片子已经达到了目前中国电影的最高制作水准。于冬同时也对该片寄予了厚望,称《智取威虎山》的总票房超过10亿才算达标。
  可以讲,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是一个特殊符号,它的成功让电影界对于红色题材改编有了新的认知。于冬向记者表示:“未来有关红色题材的改编可能会成为业内一种新的潮流方向,因为从现在的视角来看,所有的红色题材都是一个超级IP,它的版权形象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缺少的就是现代化的重新演绎。”
  2012年4月,著名小品演员黄宏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智取威虎山》是黄宏上任后第一个重大生产项目。黄宏没有选择继续使用之前那些人马拍摄该片,而是联合民营资本,由徐克执导,由黄建新把关,用商业的生产、发行模式来做一部红色电影。“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徐克版中杨子荣与匪徒的对话,少了样板戏的刻板陈旧,多了几分似香港黑帮电影的神秘。
  徐克自己在评价对《智取威虎山》的思考时描述得很“纯粹”:上世纪70年代我在美国读书时,就看过京剧版本的《智取威虎山》,那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个精彩的剿匪斗智的故事,一个卧底军人跟整个匪帮纠缠,情节紧张又惊险。
  没有人像徐克以武侠电影的手法拍红色电影,也没有人像赵浚凯以江湖剧的形式拍抗战戏。《智取威虎山》、《大刀记》会让人们像记住黄飞鸿、楚留香一样记住杨子荣、梁永生。有血有肉是一个角色的灵魂,真情流露是一部剧生存之道,红色经典因而获得新的生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