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晚过点的79路首发车驾驶员王涛
凌晨四点就醒,提前一站发车
2015年0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凌晨5点56分,王涛迎来首批乘客。
  发车前,王涛在检查车辆。
     在凌晨宁静的夜幕下,79路首发车驾驶员王涛已经走出家门,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在乘客的印象中,他从没晚过点。不仅早起,而且自发提前一站发车方便周边居民。还常年帮乘客给老人送菜,为乘客孩子上学护航。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范佳 
1 凌晨5点就出门上班
  凌晨4点多,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香甜的睡梦中时,王涛已经准时起床了。因为驾驶技术高,工作认真负责,王涛自从2008年调到79路,队里一直安排他首发。有着20多年公交驾龄的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哪怕休班时也没法睡个懒觉。
  这么多年来,他从没送过自己的孩子上学,大年初一也从没在家吃过饺子。如今王涛的孩子已经读高中,对于这些他都已习惯,没有什么怨言。
  为了不吵醒家人,他简单收拾一番便走出了家门。凌晨5点,室外温度-4℃,一轮明月在夜幕映衬下格外皎洁。
  来到停车点,他开始了发车前的车体检查工作。王涛一直保持着老司机师傅的优良作风,平时中午、收车时坚持自己检修车辆。他围着车转了一圈,拿着一根小棍仔细地敲打着轮胎。他指着后面内侧的轮胎说:“这处的轮胎出现问题不易发现,要格外注意。通过敲击轮胎的声音可以判断轮胎的气压,有气的轮胎发出的是‘崩崩’声,没气的是‘噗噗’声。”
  检查轮胎时,他还留意着车身是否有磕碰的情况。看到一切正常,他满意地走到车后,打开后发动机仓盖。他拿着手电向里照去:“现在重点要检查机油和水箱的水是否还够。”随后,他按了下皮带看它是否松动。
  放下仓盖,他蹲下来向车下看去,检查是否有漏水漏油的痕迹。“没有问题。”他笑着上了车,把车发动起来,同时看了下仪表是否工作正常。

2 提前一站发车便乘客
  检查完毕后,王涛将车开到距离环山路站点北侧几十米处停下,准备5点56分从环山路站点发车。
  刚将车停稳,旁边小区的保安赵先生就笑着迎了上来。赵先生拍拍王涛的肩:“今天来得挺早啊,去屋里接杯热水吧。”王涛笑着拿着杯子进了赵先生的房间。
  赵先生和王涛是多年的朋友,最初相识就源自79路的始发站。赵先生介绍,其实79路环山小区至盖家沟方向的始发站是环山小区站。但由于是环行线,79路是沿着环山路向南拐到燕子山西路上北行至经十路的。环山小区站的前一站环山路站附近的居民如果要乘坐首班车至燕子山西路或经十路,需要多走一站路到环山小区站乘车,很不方便。
  “后来79路的首发站就改到小区门口的环山路站了。”赵先生称,原来听到乘客的建议,王涛自发自愿提前5分钟从环山路发车。环山路站附近有不少小区,很多老年人喜欢从这站赶首班车坐两站去集市买菜。在王涛的带动下,下一班79路也从环山路站发车,成为了79路的默契。
  赵先生也经常从环山路站乘坐79路首班车,首班车的乘客比较固定,时间久了便和王涛成了朋友。他感受到王涛不容易,经常在王涛等待发车的这段时间和他聊几句,递杯热水,或请他到屋里暖和一会。

3 高峰时连水都来不及喝
  凌晨5点56分,环山路站的三位乘客上了车。王涛没有急着关车门,而是刻意停了一会,确定再没人上车后,79路首发车便载着一车人新一天的希望出发了。
  由于不是空调车,此时车内和车外一样冷。几位乘客的羽绒服帽子都不愿摘下,大家纷纷把手放到口袋中缩成一团。
  渐渐地,车上的乘客多了起来。济南三中的学生小张必须赶上每天的首班79路从文化西路东口换乘才能保证7点前到校。她表示,这班车很准时,她没有迟到过。
  手持登山杖的81岁老人田先生和老伴儿坐79路去爬燕子山。田先生说,每天乘坐首班79路已经成为了习惯,爬完山再买点菜,有这辆车很方便。
  6点39分,到达终点站盖家沟,此时天还未亮。王涛把手放在嘴边哈了口热气。没做太多停留,他又开始了返程。
  79路是环形线,从环山小区站到盖家沟站再到环山小区站算是一圈,全程40多站。驾驶员在盖家沟站才能稍事休息,在早高峰期间也只有上厕所的时间。高峰时期,王涛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他说冬天里不敢多喝水。 
  9点25分,王涛已经跑完了两圈半,回到盖家沟站。早高峰结束了,他得以轻松很多。此时已经饿了一上午肚子的王涛匆匆赶去食堂,几口粥就着咸菜下肚便结束了早餐,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
  看看表,王涛快速地打扫干净车厢卫生。9点42分,79路又准时出发了。
  11点20分,王涛又跑了一圈归来,他上午的工作结束了,休息两小时后,下午1点多至5点多继续行驶在路上。

4 为乘客孩子上学护航
  与王涛接触下来,记者发现他是位细心的驾驶员,乘客的一些需求他能够很快地察觉到。其实,王涛的细心在车队也是出了名的。
  2014年9月,有位读高二的大男孩每天乘坐王涛的首班车上学。与其他这个年纪的学生不同,这个男孩总是有家长陪同。时间久了,王涛觉得很奇怪,便不禁和男孩的妈妈聊了起来。
  原来男孩刚从外地转到济南二中,对新环境不熟悉,性格又很内向,家长放心不下。王涛建议把孩子交给他,学校离板桥广场站很近,在车上就能够看到。
  从那以后,男孩上学的路上少了妈妈关切的目光,却多了王涛细心的关注。男孩上车后便坐在车门旁的座位上。到了板桥广场站,在王涛的提醒和关注下,男孩走进了校园。
  这条特殊的护航之路持续了将近半年,直到男孩的住校手续办好才结束。
  在这辆公交车上传递的除了对孩子的牵挂,还有对老人的关怀。两年前有位家住环山路的乘客在解放桥上班,他的父母住在东仓。他经常在家门口买好菜后坐首班79路到东仓站下车给父母送菜,再走到解放桥上班。
  细心的王涛看出了其中的规律,便建议这位乘客把菜放车上,在单位附近下车。让乘客的父母在东仓站等候,到站后王涛直接把菜交给老人。从此,这个习惯就坚持了一两年。

5 听声音能辨硬币币值
  王涛驾驶的路线一圈有40多站,一天6圈,总行程128公里。仅开关门一项,一天下来就将近500次,挂挡会更多。在整个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绝对不能走神,除了完成各种操作外,还要随时关注路况,向队里汇报。
  和很多驾驶员一样,长此以往王涛练就了一身“绝技”,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听声响辨币值。他曾经做过实验,投币10次能听正确9次币值,其中还包括螺丝、垫圈等“假币”。
  王涛笑言这没啥大不了的,大多数驾驶员都能听出来。原理就是,硬币投入投币箱中沿斜坡落在铁板上,面值大的硬币重量大,声音就大。
  除了听音辨币值,把握开车的节奏是驾驶员的另一大技能。尽管早上道路畅通,王涛依然严格按照时间表驾驶,每一站的到站时间他都能脱口而出。
  79路是济南唯一一条贯穿历山路的公交线路。在这条线上有很多大的换乘站点,这就要求驾驶员很精准地卡上其他换乘车辆的到站节奏。驾驶员每天接触七八百人,时间久了,便和乘客们形成了默契。
  据王涛介绍,驾驶员的另一个原则是“宁晚不早”,尤其是首末班车,一定要正点发车,这是对社会的承诺。很多乘客有时就是两分钟赶不上就错过了这班车,造成出行不便。
  长年累月辛勤的工作也让驾驶员们患上了职业病。由于常年保持一种坐姿和吃饭不规律,颈椎病和胃病是驾驶员的两大职业病。车队的食堂十点就供应午餐,驾驶员经常早饭午饭一起吃,吃饭速度也非常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