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丰富,但要成为旅游目的地,淄博还须加把劲
淄博旅游飞跃,齐文化是“龙头”
2015年01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临淄每年都会举办国际齐文化旅游节(资料片)。
姜太公遗址吸引了不少游客(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超
随着经济发展,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市民的主要休闲方式,各地对旅游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淄博不缺乏优质旅游资源,但是旅游却难以形成影响力,有专家指出,淄博应该充分发掘齐文化,让齐文化旅游引领淄博旅游业。
市民: 文化深厚资源丰富 但玩的地方不多
自本报两会热线开通以来,不少市民向本报提出关于旅游的意见或建议。“淄博能不能建个大型游乐场啊”、“淄博好玩的地方真不多,没有个非常吸引人的景区”、“淄博的齐文化应该好好开发,发展旅游也能保护遗产”……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从市民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来看,多数都是反映淄博好玩的地方不多,市民可游玩的项目也很少。
“淄博的几个景区,只要去一遍后就不想再去了,内容很单调,感觉没啥可玩可看的,”张店已经退休的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
他说,自从退休以后就到处游玩,本来想先把淄博的景区玩一遍,但是3年前,他到过淄川东部山区的一个景区后,就对淄博的景区失望了。“一座山,修上条路,盖几间房屋,这就算是景区了,去玩其实就是爬山,没有吸引力。”
和孙先生有同样看法的市民不在少数,现在很多市民出去游玩,只要时间允许,大部分都会选择外地景区。而淄博的众多旅行社也很少推当地的旅游线路。
现状:景区知名度弱,“只见星星,没有月亮”
淄博是齐国故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也有非常优美的自然景观,近年来形成了东西文化线、南北风景线的旅游格局。出现了一批发展较快的旅游景区,比如周村古商城、蒲松龄纪念馆等一批人文历史景观,原山林场、潭溪山、开源溶洞等自然景观,还有玉黛湖等一批游乐景区。
但是,目前淄博市的景区基本上呈现“满天星”的状况,“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每个区县都有不少景点,但是规模都比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和影响力。
在自然景观方面做的较好的景区,比如原山、鲁山国家森林公园、潭溪山等景区,在淄博区域内比较有名,但是到外地市特别是到了省外,却缺乏知名度,这些景区吸引的游客还是以淄博本地游客为主。而蒲松龄纪念馆、中国古车馆等遗产都是世界级的,但是开发不充分,缺少知名度。
淄博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也认为,现在淄博并不是旅游目的地,仅仅是一个旅游中转站和游客输出地,景区缺少亮点,缺少全市统一的规划,因为缺少知名、有特色的景区,所以缺少竞争力也缺少吸引力。
建议:应把齐文化资源转化成具体旅游产品
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淄博市齐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宣兆琦认为,淄博现在还没有大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景区,所以应该把齐文化做成全国性的旅游项目,用齐文化引领淄博的旅游发展,让齐文化起到淄博旅游的龙头作用。
“淄博现在的景点存在‘静而不动、死而不活、雅而不俗’的问题,开发齐文化,既要盘活现有景点,又要深入挖掘齐文化内涵,现在卖的的资源而不是产品,应该把齐文化资源转化成具体的旅游产品。”宣兆琦说。此外,宣兆琦还建议,要开发齐文化,首先应该对齐文化的资源进行系统的盘点和整理,要知道自己的“家底”才能做好规划。
去年,民进淄博市委曾提出用齐文化统领旅游的建议,副主委杜元刚认为,应该将文化和旅游密切结合,用齐文化引领旅游,通过旅游吸引客人来淄博做客,宣传和推广齐文化。还要形成以齐文化旅游资源为龙头景区的多元文化旅游格局。可以把淄博打造成齐文化旅游目的地。
民进淄博市委秘书长李大鹏建议,可通过标志性旅游演出剧目来提高齐文化影响力,同时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产品组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