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林红宾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日三餐不是大米就是白面,这本来是件大好事,然而,美中也有不足——主食如此单调,委实令人乏味。尤为严重的是,只要一提到转基因,人们无不“谈虎色变”,忧心忡忡,因为它危及人类的自身繁衍,影响社会的发展。鉴于这个缘故,我时常忆及早年的故乡杂粮。如果把粮食比喻成民族大家庭的话,那么杂粮就是少数民族,它们皆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相映成趣,渲染故乡物产的丰富,润色农家欢乐的岁月。
乡亲们赖仗土地而生存,故惜地如金,刨地时嫌野草“摄”(争养分)庄稼,特地将草堰的上半部深刨,去掉野草,在斜坡上埯豇豆、小豆、绿豆、菜豆等,如此精耕细作,既可保持水土,又可广种多收。这些豆类生命力特强,地堰泥土厚实,加之雨水匀溜,长得格外茂盛,豆荚比比皆是。
豇豆烀熟可佐以红瓤地瓜或是红糖包豆包,那可是农家的一种特色小吃呢!将红瓤地瓜用礤床儿打成丝儿,佐以豇豆熬粥,又香又甜,可好喝哩。用豇豆面擀面汤,再将新鲜芋头去皮切成片儿,将二者合在一起煮,傍出锅时佐以茼蒿、芫荽调味,那是农家的名吃——豇豆面芋头汤。这种汤特好喝,不喝得嗝饱胀气不算完。
小豆分红白两种,与绿豆一样,具有消肿下气、压热解毒之功能。三伏酷暑,燠热难耐,喝上一碗不凉不热的绿豆汤、小豆汤,管比喝什么饮料都过瘾。
豌豆属越冬作物,来年麦收之前就成熟了,在这青黄不接之际,缓解了缺粮之忧。青豌豆荚烀着吃,堪称美味。早年用豌豆与地瓜干合在一起烀烂,大人小孩都爱吃。用豌豆面烙饼,黄胧胧香喷喷的,味道独特,令人食欲大增。
牛驴骡马时常偷吃路边的庄稼,乡亲们自有对策,在地边地头种上一些穇子。穇子生性泼辣,长得特旺,即便被牲口咬掉一截,仍能继续生长,可谓“丢卒保车”。穇子产量高,质量却差,用穇子面烀饼子吃,含在嘴里沙刺楞的,不如苞谷饼子好吃。然而,在粮食短缺的年代,却能用以裹腹充饥。
黍子与谷子相差无几,子实去皮叫大黄米,做熟后极富黏性,佐以红糖,令人顿生馋瘾。用其包粽子,胜似糯米。大黄米营养丰富,是女人坐月子的主食。黍秸可扎笤帚,用以扫炕扫被子,扫磨扫碾子,可以卖钱的。
米珠喜水,土壤再涝,它愈发喜欢。米珠根系发达,茁壮如竹,高1米许,枝杈较多,子实密密匝匝,形如山枣,光滑如瓷,颜色分灰、黑、黄三种,如同一位浑身珠光宝气的贵妇临水梳妆,凝视倒影,孤芳自赏。子实脱壳为薏米,是上乘粮米。米珠可做饰物,用其串成斗笠带,贴在脸上凉丝丝的;用其串门帘,甚是美观。过端午时,农妇们用五彩线和布做成小人儿,或是孙悟空、猪八戒,皆用米珠装点,挂在门楼上用以避邪。这些工艺美术品成为故乡一道靓丽的风景。薏米做成干饭,香味扑鼻,再配以山鸡汤,那可是极为难得的美食,一般人没有这份口福,故有“米珠干饭野鸡汤,八十岁的老太捞不着尝”的农谚。
大豆分金黄、浅绿、黢黑三种,金黄色的叫黄豆,浅绿的如同茶色,故称茶豆,黢黑的叫黑豆,黑豆大多给马做精料,俗称“马料”。黑豆抗涝,人们就因地制宜,将它种在涝洼地或者排涝沟里,每每都有收获。其实黑豆的营养不比黄豆茶豆逊色,用玉米面佐以少许黑豆面烀饼子,不但暄腾,而且顺口儿。
旱稻更是喜水,乡亲们总是将它种在涝洼地里,不图吃大米,而是图势用稻秸搓草绳打苫。五谷杂粮进了场园,遇上下雨坏天,务必用苫苫好。旱稻生长期长,其秸韧性强,抗腐烂,打苫非它莫属。旱稻之米特香,较之水稻不知要好多少倍呢!
高粱俗称胡黍。高粱米磨成粉儿,既可熬粥,又可蒸糕。其秸秆,盖房可做笆,串箔可晒粮,劈篾可编席。有一种类似高粱的农作物,穗儿呈披散状,俗称“披随毛”,脱净粒儿,可扎“罗锅腰扫帚”,用以扫地。其穗下端的莛儿,可纳箅子,用以摆饺子、放面条;也可做锅箅子,专门用来蒸饽饽。因它吸水性强,不淋水,蒸出的饽饽白爽爽暄腾腾的,主妇们引以为豪。还有一种农作物,酷似“披随毛”,俗称“要子”。穗儿脱粒可扎炊帚,其秸柔软有韧性,可用来捆檗椤、松枝、花生蔓、地瓜蔓等。
有一种植物,形似红麻,但比红麻矮得多,因有黏性,乡亲们管它叫“面筋”。牲口不愿吃它,人们就把它种在村边的地头,待成熟后,将它连根薅起,用水洗净,剁成几截,晒干后放在碾子上碾细,罗成面儿。地瓜面没有“筋骨”,若用它蒸卷子(馒头)、擀面条、包包子、包饺子,必定要佐以“面筋”,否则不好做,也不好吃。
有的地堰子全是石乎砬子,有的陡坡的酥石硼经雨水浸润而坍塌,有人将荞麦种撒在上面。时值中伏,气温高,雨水频,不出几天,荞麦生根发芽,碎石就被绿色所覆盖,再过些时日,荞麦开花了,白茫茫的。转眼到了暮秋,荞麦结籽了,那三角形的黑色籽儿多如满天繁星。荞麦不用管理,干赚收获。荞麦面含磷,对软化血管有显著疗效,血管硬化者常食荞麦面大有裨益。
故乡杂粮各有特色,皆可入药,《本草纲目》均有记载。常食杂粮,胜似吃保健品。这些杂粮成色醇正,足可代代繁衍。
每当我吃腻了米饭、馒头,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早年故乡那些杂粮,不免感慨万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