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房子一起老了,换房子、背上楼、宅家里……
老龄社区里,老人们上下楼挺犯难
2015年0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旧小区里,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有时半个月也难得出次门。  本报记者 崔岩 摄
     “五层楼,没电梯,对于上年纪的老人,上下楼难如登天,也只能‘宅’在家里了。”济南的老龄小区住宅楼大多不超过六层,建设之初并没有电梯等公共配套设施。当住户慢慢步入老龄化,没有电梯这一“先天不足”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凸显。

■卖掉老房子,买套新房子
  家住济南花园路化纤小区的刘晨最近忙着装修,他刚刚从旅游路一处新楼盘给父母买了一栋房子。
  “80多平,除去公摊,面积不如原先的房子,就图有个电梯。”刘晨告诉记者,化纤小区是个老小区,60多岁的父母每天都要爬五楼,现在父亲腿不好,上下楼是个难题,才无奈换了房,“小区里很多住高层的老人都换房了。”
  近日,记者走访了燕山小区、丁苑小区、后坡街社区等济南老旧小区,看到原本住在三层以上的老人不少已经换了房子,或者易主重新购置,或者搬到儿女处居住。
  “1990年刚搬到这里的时候,楼里全是厂里的一批职工,现在年纪大了,就剩我在这了。”提起以前的老同事,家住和平路29号院的陈连科老人很是怀念,他住的是单位分的房子,当时是按职位工龄来分的房,原先的住户现在都已经老了,“人一老,上下楼不方便,都搬走了。”
  张大爷一直住在燕山小区,原本住在5楼,后来搬到了1楼。“谁想搬啊?爬不动了。”73岁的张大爷说,为了能经常出门活动活动,他才同意家人换房子的,但是不愿意离开生活多年的小区,无奈添了一笔钱买了这套房子。

■老人半月难得下趟楼
  甸柳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小区里的住宅楼都没有电梯。年过七旬的陈阿姨就住在这里,三层不算高,原来也没觉得有不妥之处,可自从2012年老人患脑血栓导致腿脚不便,她就和家人深刻体会到了没电梯的不便。
  “她很少出门了,也想让她多出去透透气,但是不方便。”陈阿姨的女儿说,母亲偶尔出门透气,都是自己和丈夫背老人下楼,半个月能下一次楼就不错了,“也找过护工,可人家一听说还得背老人下楼,根本不来。”
  家住闵子骞路的吴先生说,他的房子在五楼,父母照看孩子,他也担心几年后老人会对来回爬楼吃不消,也盼着可以装个电梯,哪怕自己多花点钱。“老年人住高层并不习惯,但是住这种高层又苦于上下楼不方便。”
  “我们社区有4920人,达到退休年龄以上的老人占到了500人左右。”甸柳新村第三社区居委会主任万红霞说,社区有1631户居民,住在三层以上的老年人户数近百户。万红霞说,楼层高的老人连买菜都成问题,社区正在酝酿推行邻里互助养老模式。
■年迈老教授无奈租房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李久立的家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职工宿舍大院里,但他已经三年没在这里住过了。
  三年前,因为老伴爬楼难,李久立教授在附近历山名郡小区租了套房子,然后把自己位于6楼的房子租了出去。他租的房子位于11层,面积不如原来的大,房租还高。能让他租住下去的唯一原因是,这座小高层有着一部电梯。
  “不光老伴,我有时候回去爬那个楼也气喘吁吁的。大院里其他一些教授,尤其是女同志爬楼很困难。”已经75岁的老教授说起电梯一声感叹。
  位于经十路17513号的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宿舍楼1999年12月份竣工,根据当时的规定,六层高的楼房不安装电梯。“刚住进来那会儿还年轻,爬楼没什么感觉,现在年龄大了,每天爬六楼是最费劲的事。”同样住在这个宿舍楼的六层住户马教授74岁,算是小区里的“年轻人”,但就算是他,每次上六楼都要在三楼和五楼休息一会儿,“喘几口气,放松放松腿脚。”
  “院子里住的绝大多数是退休多年的老教授,最近几年一些人因上下楼不便,有条件的就搬到了子女家,有的住在稍高楼层的病人很久没出过门了。”一位老教授说。
  李久立教授说,有时候就想,等过几年实在走不动了,是不是每天只能闷在家里了,“辛辛苦苦一辈子,现在就盼着自家楼上能有电梯,搬回家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