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2014
2015年0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GDP6%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增长6%;三次产业比例为13.8:50:36.2,三产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7亿元,增长8.27%,税收占比78.13%;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190元、11315元,分别增长11%、13%,两项收入增幅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6.7万头
  全县山东黑牛发展到6.7万头,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81处。整合全县检验检测资源成立县检验检测中心,建成全省首家区县级综合实验室。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发展到334处,流转土地13万亩,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9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2家。
60万人次
  旅游业实现破题发展,全年到高青旅游观光人数达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亿元,高青被列为首批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青城镇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和中国汽车刷之乡。全县服务业完成投资55亿元,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增长9.1%。
2.73亿元
  投资5175万元实施了城区排水东延、青苑路改造、天鹅商城改造等6项重点市政工程。惠青黄河大桥至高淄路段升级为国道G233,结束了高青普通干线公路无国道的历史。投资6248万元改造田兴路、李中路、刘杨路等县乡道路61公里。扎实推进总投资2.73亿元,涉及近500个村庄,20万群众直接受益的“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项目,新建改造村级公路360公里,小桥涵24座。
412项
  全面推行联合审批和重点项目联审代办“一站式”服务,精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12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37项,县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工作列入全省改革试点。大力整治文山会海,会议减少25%,文件减少30%。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公车管理“三公经费”分别下降了53%、8.6%、39%。
13.88亿元
  民生重点项目支出13.88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1%。投资1.2亿元完成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及配套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镇级文化站建设,建成548家农村文化大院。实施社会救助创新提升工程,成立县社会救助中心。
15734人
  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70元和每人每年2900元。7000余名8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社会化养老实现破题,建成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29处,3处社会化养老项目顺利推进。新增各类社保参保人数15734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4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708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4817万元。大学生就业率达98.1%。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