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014new/pdf.gif)
【PDF版】
![](../../IMAGE/20150127/Y07/Y07_0044.jpg)
▲父亲受到军部的嘉奖。
![](../../IMAGE/20150127/Y07/Y07_0043.jpg)
▲父亲获得的部分荣誉。
![](../../IMAGE/20150127/Y07/Y07_0045.jpg)
▲父亲(右)和叔叔(左)在济南合影。
王立才
时光飞逝,父亲已经离开20年了。
我的父亲王宝森,是临淄区稷下街道耿王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是一位光荣的革命军人,更是一位孝顺的儿子和慈爱而又严格的长辈,1995年1月27日(农历甲戌年腊月二十七)因病去世,享年63岁。
一名光荣的 革命军人
父亲1932年6月16日出生在济南一个贫民家庭,早年由于家境贫寒,爷爷学他人离开家乡临淄闯荡关东,后辗转到了济南。奶奶身体一直不好,在父亲十来岁时就去世了,1949年初,年仅17岁的父亲参军,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当时正值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父亲所在的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一路南下,战上海、打福州、强攻鼓浪屿……一直打到福建沿海,父亲一直吃苦耐劳,冲锋在前,多次受到军部、师部的嘉奖。1949年10月,父亲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惨烈的金门战役。
“那个时候,我年龄小,部队首长照顾我,没有让我参加主攻团,要不然,仅一个金门战役,也许早就同其他亲爱的战友一起长眠在南国孤岛了。”
父亲在世的时候,每每谈起战争年代的记忆,眼里总会噙满晶莹的泪花,充满了对牺牲战友的无尽怀念。
1951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解放军在强大的陆军基础上着手组建人民空军,父亲在空军选拔中,幸运地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年少时营养不良,体质不过关,父亲在飞行员选拔中未能如愿,最终成了一名空军地勤工作人员。父亲所在的部队——共和国第一代空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屡建奇功,创造了人类空战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战争胜利以后,父亲从部队复员,由于在部队学会了汽车驾驶技术,父亲到山东省交通厅下属的济南汽车运输公司任汽车驾驶员。
一位孝顺的儿子
父亲兄弟二人,比父亲小4岁的叔叔在父亲的引领下,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复员后回到济南无线电一厂工作,随着叔叔的成家和我大姐姐的出生,给一大家子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看这俩儿子都长大成人,年迈的爷爷高兴之余,思量自己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加上奶奶因病早逝,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父亲弟兄俩虽然不舍,但是拗不过爷爷,也就同意了。1957年,爷爷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乡——当时的临淄县孙娄公社耿王村。
世事难料,平静的日子到了1959年,由于各种历史和自然原因,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活困难时期开始了,独自在农村老家年迈的爷爷生活自然也就没有了着落。
怎么办?再把老人接回济南?但是少小离家,好不容易回到家乡,任凭父亲和叔叔怎么做工作,倔强的爷爷是一百个不同意。没再想出其他好办法,父亲做出了可能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决定,辞去济南汽车运输公司总教练的工作,举家搬迁回农村老家赡养老人。
从小生在济南长在济南的母亲,听到父亲的决定后,没有说什么,为了“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承诺,善良的母亲默默地收拾好行李,含泪拜别姥姥姥爷,带着年幼的姐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随父亲回到了临淄。
“初到农村,什么都不会。”,母亲回忆当时的情景,“所有农活都需要从头学起”。父亲驾驶汽车的技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我姊妹五人,三个姐姐,我和哥哥排行最小,孩子多,女孩又挣工分少,日子过得清贫,但是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一家人过得还是其乐融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Public/GGimages/ew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