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日军,运伤员,放牛娃成“土八路”
“没有枪,咱们也得干!”
2015年0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士平向记者展示当年当兵时获得的勋章。  本报见习记者 周国芳 摄
     口述人:刘士平
记录人:本报见习记者 周国芳
  “三伯父一家三口遭日军枪杀”、“第一次杀日本兵”、“冒雪运送伤员”,抗战期间经历的零碎事情都已深深印刻在刘士平老人的脑海里。1943年,在章丘市闫家峪乡水峪村,放牛娃刘士平瞒着家人,不辞而别,成了一名没有枪的“土八路”。

日军趁夜色在山上架起机枪 村庄遭扫荡,伯父一家三口遇害。
  1942年,章丘市闫家峪乡水峪村一如往常平静。然而,平静下面却藏着杀机。“日军在村外山头上架起了机枪,快跑!”村子里像炸开锅似的。
  “突突突”,日军的机枪开始围着村子扫射。刘士平痛苦地回忆,日本人听说村里有个姓刘的村民投靠了八路军,在汉奸的带领下来村里抓人。但几次都没抓着,被激怒的日军趁着夜色在山上架起机枪。
  村民不敢出来,但躲在家中也是难逃敌人的炮火。尽管时间已经走过73年,但90岁的刘士平记得很清楚,在这次扫荡中,三伯父一家三口都死在了日军的机枪下。
  “三伯父一家三口被日军杀害这件事刺激了我,从这时候开始,我就立志要与日本人斗争。”在昏暗的房间里,刘士平说得掷地有声,“即使没有枪,雪没大腿,咱们也得干!”
放牛娃成“土八路”,柴火灰涂墙宣传抗日 没有衣服、鞋子,只能吃点老百姓给的糠煎饼、糠窝窝。
  经历日军扫荡的水峪村破败不堪,原本就贫穷的刘士平一家更是“吃不饱”了。在家排行老二的刘士平只能到外村的大户家里放牛。1943年的一天,刘士平牵着一头小牛在山上歇脚。
  “娃,你多大了,你是干啥的?”迎面走来三个衣衫褴褛的大人上前搭话。
  一番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三个人是沂蒙山区来的地下工作者。刘士平回想起伯父一家被日军杀害,毅然把大户人家的牛送回去,瞒着家里人,成了一名“土八路”。
  在章丘长白山脚下,山沟里活动着不少“土八路”。刘士平说,当时“土八路”不像正规军,没有衣服、鞋子,只能吃点老百姓给的糠煎饼、糠窝窝。当然也没有枪,白天几个人拿着铁锨到处转,看见人少的日本散兵就跟着,趁着他们不注意就用铁锨把他们打晕,抢了枪就跑。
  刘士平回忆,雪下得越大,越是他们行动的好时机,日军都窝在炮楼里打牌。白天日军在城墙上把守,有炮楼,咱不敢行动。到了晚上就躲过敌人的探照灯,抢时间去莱芜一些村庄里做抗日宣传。
  “冒着风雪到了之后,我们就地取材做宣传。用老百姓摊煎饼留下来的柴火灰,和上盐,在墙上写标语。”
冒雪行进六十里运送伤员 侦察兵也都乔装打扮成要饭的。
  日军的扫荡让百姓生灵涂炭。刘士平回忆,当时,黄花闺女都涂得脸上脏兮兮的,穿得破破烂烂,就怕被日军认出来。天明后,我们侦察兵也都乔装打扮成要饭的行动。
  1944年冬,在章丘相公庄镇,刘士平第一回砍死了个日本兵。“当时我正在挨着相公庄的村庄里活动,正好看见一个日本兵独自走进一户人家。屋里炕上有人用手支着一个破花被子打哆嗦,日本兵正要掀开被子,我就用别在腰间的菜刀狠狠地向那个日本兵砍去。”刘士平说起来仍然很激动。
  十多天后,逢相公庄大集,刘士平和七八个人伪装着活动。不料日军也伪装成百姓侦察,别着枪。其中一个姓曹的共产党员被日军哐哐两枪打伤。
  从相公镇到有医院的剁庄镇有六十里地,刘士平叫上村里的三个青壮年,用半扇门当担架,抬着伤员“急行军”。“当时下着大雪,直到天亮,经过一夜行进,终于把伤员安全运到剁庄。
  1945年1月,干了两年“土八路”的刘士平调到陈毅所在的第三野战军。说到这,90岁的刘士平挺了挺腰板说,那是正式部队,发枪了。后来,他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还曾被编入中国第一批海军。
抗战档案 继续征集中
  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省档案馆与齐鲁晚报长期联合征集抗战档案史料。
  如果您有相关的史料证据,可拨打本报热线96706,也可邮寄或送至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大众传媒大厦27楼齐鲁晚报时政新闻中心。您也可以联系省档案馆档案接收征集处,联系电话为0531-68609131、18668968953,省档案馆的邮寄地址为济南市经十路11619号。
  我们还将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当年叱咤风云的抗战老兵,适时推出“民族记忆——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大型主题展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