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枣庄好民俗”正逢其时
2015年0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亮
  按照枣庄的风俗,在立春之前,老人将已经缝好的一对迎春鸡布娃娃缝到家中小孩子的衣袖、肩膀或者帽子上,以求“吉利”之意。(《齐鲁晚报》2月4日报道)
  春鸡布娃娃虽小,却饱含着美好期许,散发出民俗芬芳。在枣庄,缝“打春公鸡”的老手艺和老民俗紧密相连,积淀成为地域传统的标本,彰显出百姓生活的淳朴和厚重。但不容否认的是,由于缺乏宣传引导和有力传承,像缝制“迎春鸡布娃娃”这样的民俗知道了解、遵循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卖春鸡布娃娃的几乎都是老年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手艺、老民俗传承的苍凉。
  春节是民族传统节日,为民俗展示和推广提供了契机。将老手艺发扬光大,使之传承有序、蓬勃发展正逢其时、刻不容缓。其实,民俗的生命力源于生活、在于市场。所以,在宣传推介这一方面,文化、商贸等相关部门应该多一些密切协作和主动作为,投入专门力量对区域传统民俗进行挖掘和梳理,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枣庄好民俗”整理制成名录,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包装和推广,特别是要引导和推动“迎春鸡布娃娃”这样的民俗产品从路边摊点走进商场超市,登上大雅之堂,让广大的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感受到“老民俗”、“老手艺”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对民俗手艺人的尊重和扶持,探索采取政府鼓励、补贴等形式提升手艺人的社会地位,使其有可观的收益和回报,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学习和传承。
  延续民俗传统就是传承地域文化基因,让人对家乡、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建议每一位枣庄人主动去熟悉和传承地方好民俗,对于民俗产品青睐有加、厚爱三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传承“枣庄好民俗”拾薪添火、点赞叫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