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表:智能交通的失败样本
2015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泺源大街西段,不少车辆停在咪表旁。不少车主把咪表当作停车标识。
     咪表,自2010年落户省城以来,失去价值、水土不服等成为人们谈论它时最常用的词汇。重金打造的咪表发挥预想中的作用了吗?记者调查,如今的咪表,只能算是省城智能交通实验的一个失败样本了。
    预想发展智能交通      结果收钱全靠人工
  对照咪表设置之初的构想,其中之一是由咪表的智能化操作带来智能交通革新。时至今日,这样的功能近乎丧失。
  由于刷卡缴费不便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咪表收费依靠人工,并让司机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有人给两元,有人给五元,甭管给多少,给了就行。”
  山东交通学院教授蔡志理说:“市民对支付方式不适应,难以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最终又变成人工代替咪表收费,使咪表系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作为济南的停车诱导系统,当时相关部门介绍,通过咪表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会无线上传到管理中心。这些车位由全市统一管理,属于交通管理设施的一部分,后台和前端设备相连通信。借助这一套系统,将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
  然而,这种想法没多久就落空了。

    预想车位循环起来      结果不少车一停一天
  咪表处于试运行阶段时,按照规定停车的最长时限不能超过4小时。按照相关部门最初的设想,运行咪表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计时收费的方式,让路内停车位有效循环,杜绝长时间停放。
  然而,对比现状,泺源大街两侧的停车位依旧是附近上班族使用居多,很多车辆一占就是大半天。
  王女士在泺源大街上一家公司上班。单位停车位不足,她只能把车停到泺源大街辅道上,2元/小时的咪表收费让她吃不消。“后来就交2元钱,说停一会儿就走。”之后就趁管理人员不在或者给其他车辆收费时,抓紧开溜,但这样的小聪明常常被管理人员识破。对此,收费人员也一肚子委屈。“有些人停一天就给两元,让他交费就发火……”
  与此同时,到泉城广场周边办事、游玩的市民,车位依旧“一位难求”。

    预想阶梯式收费       结果咪表沦为停车指示牌
  按照停车的最长时限不能超过4小时的设定,相关部门曾酝酿,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不排除使用阶梯收费方式,借此杜绝车辆长时间占用车位情况。
  “看见有咪表,说明停在这里不贴罚单。”在泺源大街附近上班的秦芳说,大部分时候,她仅把咪表视为停车指示牌。
  对照美国,城市中绝大部分占道停车泊位都是由咪表控制收费。咪表同时也是一个停车限时装置。纽约繁忙地段的咪表,投币后只能使用两个小时,一旦过时,表上显示的大块红色标识很远就能看到,招来停车罚单就不可避免。
  一位交通专家表示,济南只是将咪表作为一种收费工具,并未认识到咪表在限时停车、提升道路使用效率上的核心功能,更没有配套管理措施,这是造成咪表预想功能落空的重要原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